首个限价房深陷"维权门" 业主:肯赔一元都是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首个限价房深陷"维权门" 业主:肯赔一元都是赢
2009年04月10日 11:34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8日上午,广州白云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简单而又特殊的案子:多户业主起诉全国首个限价房项目——广州保利西子湾,并拒绝收楼。全国首个限价房项目陷入了维权风波。

  从当初万人争抢的“香饽饽”,到如今遭人弃购、弃住。全国首个限价房遭遇的尴尬处境,到底折射出了什么?

  维权理由

  部分质量问题被部分业主质疑

  2006年11月,保利地产以每平方米6500元的最高销售限价和每平方米2557元的楼面地价竞得了广州白云区金沙洲一幅地块,这块地建成后就是全国第一个限价房保利西子湾,第一期只推出843套限价房,但却有8426人申请购买。

  2008年12月15日是保利西子湾交楼的日子。然而这一天却有很多户业主拒绝收楼。据保利西子湾1栋业主吴燕回忆说,“第一次看房就发现墙壁漏水,墙面上出现了一些浮皮,地板也出现浮皮,这让我们很失望。而且当时保利西子湾也无法提供竣工验收备案表,不具备交楼条件,因此拒绝收楼。”

  对此,保利地产则回应说,西子湾的交楼手续完善,具备交楼条件,不存在延期交楼问题,只要业主提出整改意见,公司马上跟进。

  经过4个月的整改,仍有部分业主认为房子质量未达标而拒收楼,而部分业主则在怕折腾的心态下选择了收楼。已于2月9日收楼的吴燕仍对楼盘质量深表担忧,“由于急着用新房,只好收了,但是目前房子仍未整改完毕,依然不能入住,而且我对这种表面的修修补补很不放心,担心重新漏水。”因此尽管她已收楼,但仍要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据业主的委托律师、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张旭锋律师介绍,目前部分限价房业主的主要诉求为:一要求对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修缮;二要求保利赔偿逾期交房违约金。

  事实上,遭遇类似纠纷的不只是保利西子湾。广州最便宜的限价房项目,售价只有每平方米4000元的龙光峰景华庭也遭到一百多名业主拒收。这些业主认为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因此拒绝收楼,并正在进行维权。

  深层原因

  失去价格优势业主心态失衡

  “从表面来看,限价房质量问题是业主拒收的主要理由,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却在质量之外。在楼市低迷的情况下,限价房中存在的制度缺陷等一系列隐藏的礁石,开始浮出水面,这才是矛盾根源。”广州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认为。

  广州房地产专家、广州市寒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同也认为,质量问题是导致双方矛盾的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隐匿因素则是楼价的下降。据悉,在2006年建设限价房的时候,广州房价处于上涨态势。在2007年底2008年初,市民申购限价房时,广州楼价仍在每平方米万元以上。然而2008年底收楼的时候,广州房价回落至每平方米8000元,下降了近3000元。而限价房周边的部分商品房价格也跌至每平方米6000多元,限价房失去了价格优势。面对失去价格优势且5年内不得出租转让、5年后转让还要向政府补交土地收益价款的限价房,那些经济能力比较差的“夹心层”心中自然有些怨气、心态难免失衡,而质量问题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事实上,楼价下滑也直接导致广州限价房销售由热转冷,少有人问津,以至于现在仍有一些限价房没有人申购。据悉,广州市目前批准预售5300多套限价房,但部分限价房楼盘最低认购率不足六成。“而与此同时,开发商建设限价房以微利支持政府住房保障建设,产品不能顺利卖出去,占压了企业的资金,也让企业陷入困局。”据保利地产总经理宋广菊透露,保利西子湾限价房的利润率只有3%。

  而根据记者调查,限价房遭遇的问题还不止是这些。原本热销的限价房也正被一些业主弃购,那么卖不出去的限价房又该如何处理?拍卖出去的限价房用地又该如何处置?同时,已经出售的限价房也面临如何进行后续管理的问题。比如广州限价房限制5年内出租转让,但目前,已经有一些限价房出租的消息发布在焦点广州房地产网保利西子湾业主论坛上。

  “事实上,限价房遭遇这么多尴尬有一定必然性,这与其制度设计相关。”一位资深房产专家表示,“虽然政府称限价房为商品房,但其实际操作却带有很强的计划指令性。而且限价房的价格也是政府两年前就已经订好的,难以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尤其是当市场下行的时候,商品房供过于求,失去价格优势而又带有诸多限制的限价房必然首先被市场抛弃。”

  广州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认为:“限价房肩负的任务太重,既要压住飙升的房价,又要照顾夹心人群的住房,可以说是不堪重负。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现在看来,似乎限价房并不能让‘夹心层’满意,而且由于限价房供应规模小也难以调控楼市。”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