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跌看涨针锋相对 权威数据难抑楼市走向分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看跌看涨针锋相对 权威数据难抑楼市走向分歧
2009年02月23日 09: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这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连续两个月同比出现下跌。此前的一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这一数字公布后,引发了市场对未来房价走势的猜测,看跌与看涨的观点针锋相对。

  看跌派观点认为,前期中央和地方各项“救市”政策的刺激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受库存量等综合因素影响房价可能酝酿新一轮下跌;与之相反,看涨派则认为,随着政策效力的进一步显现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好转,楼市成交有望放量,房价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

  看跌派:库存量、保障房

  北京千万家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常淑娟是看跌派的坚定支持者。她说,按照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繁荣——衰退——调整——复苏,中国楼市正处在衰退期,还远远没有到调整的时候。2008年不过是衰退的初期,商品房是“大宗商品”,其价格下跌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不会立即扭转。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直言,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大家购买欲望都在下降。以北京住宅市场在今年上半年也难看到底,受存量房和保障房的双重压力,半年后北京楼市也难见底。

  这种说法可以从一组数字中得到佐证。戴德梁行最新报告显示,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9大城市目前积压了2006年到2008年在建的库存商品住宅约3800万平方米。如果按现有成交速度来测算,预计未来大约需要10至12个月的时间才能基本消化。

  看涨派:政策利好、利润压缩

  和悲观看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观点认为房价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未来有望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长城证券行业分析师黄清林说,春节之后,各个城市销量回升的态势很明显。除了刚性需求在年底释放以外,还有一些政策的刺激,尤其是相关的减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了购房者将近20%的负担,这相当于房价下降了20%左右。假设之前2003至2005年房地产收入比按统一的口径是合理的话,2007年房价整体偏离幅度大致在30%。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政府通过降息、减税已经减掉20%的负担,实际上房价离正常的水平也就只有10%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

  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表示赞同。她说,以北京为例,从房价构成的要素看,目前北京的部分项目包括2008年的热销项目以及今年即将推出的低价入市的项目,利润率已回归到较低的水平,很难再有较大的让利空间,包括保利百合花园、首城国际等项目利润率已在10%至20%之间。如果房价经历新一轮的超跌过程,给房地产市场甚至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将是更大的灾难,毕竟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很长,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将会对产业链上下游多个行业造成重创。预计房价在短期内可能仍将调整,但在政策引导作用下,房价会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未来走势看两大指标: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

  尽管对于楼市未来落实走势的判断,“看空派”和“唱多派”各执一词,但总体来看,他们判断的基本指标还是落脚于宏观经济能否摆脱金融危机阴影,和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上面。

  悲观者则认为,今年只是一场严重衰退的开始,而不是复苏的开始。明年比今年的衰退还严重,因为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经济衰退的恶果可能陈陈相因,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造成更大的破坏。而楼市的基本走势是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未来楼市不可能迅速恢复上行。

  对于楼市政策而言,目前最受关注的当是所谓的“房地产行业振兴规划”。有媒体报道,春节过后,房地产抢搭“行业振兴”末班车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据称,继汽车等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确定之后,相关部门已上报房地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在这份方案中,将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融资、信贷支持、商业地产选址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内容。由于尚未得到官方消息证实,市场对于房地产是否应成为“振兴行业”也各执一词。

  去年10月左右,在国家减免税负等政策的刺激下,很多地方楼市出现了一波强劲的回暖行情,让人见识了政策巨大的“杠杆作用”,且不论“房地产行业振兴规划”会否出台,政策层面的动态无疑是房地产行业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