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炒楼亏20亿不实 买迪拜塔的浙商都赚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温州人炒楼亏20亿不实 买迪拜塔的浙商都赚钱
2010年03月22日 14:40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今日早报》报道 他们在迪拜的“炒楼”没有亏钱,只是获利回吐,亏损20亿的报道纯属无稽之谈;他们在迪拜投资房产用的是闲散资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并非短期炒作;虽然与高峰时的房价相比,迪拜房价普跌50%,但浙商还是获利颇丰。

  他们随时可能再度出击……

  迪拜高端物业房价相当于杭州武林门一带

  温州人瞄上了迪拜塔旁边的楼王

  年还没过完,陈志远就只身飞往迪拜。

  那几天,他不断接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关于投资迪拜房产的咨询电话。作为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的陈志远,在迪拜打拼十余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迪拜通,丰富的经验加上豪爽的个性,陈志远在迪拜和温州两地都拥有不少“粉丝”,跟着他投资迪拜楼市。

  财富有着双重属性——繁荣下的美女与崩盘后的猛兽。年前,一个消息层出不穷:经济危机下迪拜楼市轰然崩盘,吞噬了温州人20亿元游资,温州人的迪拜梦就此破灭。

  “炒楼亏损20亿元”是真是假?遭遇“重创”的温州人如今怎样?一个星期之前,本报记者亲赴迪拜,跟随陈志远一起考察当地最顶级的楼盘,揭秘温州人“炒楼”真相。

  [历程]

  危机来了,房子来不及出手

  陈志远的家乡在温州,他是公认的迪拜先行者。1998年,他来到迪拜,起初在酒吧打工洗碗,尔后在街边摆摊。陈志远足足花了11年,终于在这里拥有了三座商业城、数套豪宅。

  “迪拜不同国内,采取的是分期付款购房方式,比如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你首期投入只需10万甚至是5万,这点很具有诱惑力。”在迪拜中国鞋城的二楼办公室里,陈志远告诉记者,他是2004年参与迪拜楼市的,开始只是个人买卖,后来变成几个人联合起来买,一出手就是好几层甚至好几栋楼。那一年,迪拜的房价折合成人民币约8000元到1万元/平方米,一套房子一般在60多万迪拉姆(阿联酋货币,1迪拉姆合2元人民币)左右,一年后一般升到100多万迪拉姆。

  2007年之前,陈志远和他的同乡对于投资房产都屡试不爽。在当时迪拜房价已经很高的情况下,陈志远和合伙人一起投资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迪拜帆船七星级酒店附近的一栋楼上购买了几层楼。

  “2007年下半年后,我们就发现房价上涨速度放缓,如果出手,利润空间不是很大,我们几个人商量后,就决定先放放。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房子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出手。”

  [颠覆]

  与陈志远多次合作的杭州姑娘沈文婷,在迪拜有自己的房产中介公司——WEST LEGEND REAL ESTATE。几年间,沈文婷见证了迪拜楼市的大起大落,保守估计60%以上的浙商在迪拜买卖房产,都是她过手的,算得上对浙商投资迪拜房产的情况了然于胸。

  “亏损20亿元?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知道的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

  对于“亏损20亿元”的报道,陈文婷觉得属无稽之谈。

  温州人炒楼亏20亿不实

  在沈文婷看来,绝大多数温州人在迪拜投资房产都是赚钱的。“温州人精明,做事果断,抓住的时机比较好,他们进入迪拜楼市的时候属于迪拜楼市初级发展阶段(2004年—2006年之间),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赚钱了,还赚了不少。”沈文婷说,虽然2006年之后进场的投资客亏了,但毕竟只占了少数。

  她举例:2004年,在龙城做五金贸易的温州人阿欢出资60万迪拉姆买了套春景(springs)别墅,在迪拜楼市最疯狂的2008年,这套别墅曾经涨到过300万迪拉姆,但即使在迪拜楼市最低谷的2009年3月,这套别墅的价格依然还有100万迪拉姆,现在则回涨到150万迪拉姆。阿欢依然还有一倍以上的盈利。

  买迪拜塔的浙商都是赚钱的

  迪拜楼市,最疯狂的当属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开盘的时候售价每平方米6-7万元人民币,最高的时候是20万元,现在跌回7万元人民币左右。之前有相当多的报道称,浙商有很多资金被套迪拜塔。

  “迪拜塔开盘之初,浙商并没有收到来自开发商的邀请函,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浙商买迪拜塔的不多,大概只有10套。不过,凡是购买的,都赚钱了。即便是现在价格跌到低谷,也还有盈利。”沈文婷说。

  是长期投资非短线炒楼

  “我们不是炒楼,而是投资,跟短期倒买倒卖有本质区别。”陈志远向记者强调,投资房产是温商的一部分生意,温商主要从事的还是转口贸易。且这部分钱是闲钱,并不是从银行贷的,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而在龙城做贸易的李海林及金霞琴、赵立来等浙商,也都分别在龙城附近的国际城购买了公寓。虽然公寓目前的均价跟高峰时期的均价相比缩水了50%多,但由于购买时间较早,到目前为止还有40%的盈利。

  “我根本不担心被套,因为我不是炒房,而是买来长期投资的。”金霞琴的心态很好,她说,再怎么样,大不了就自己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