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构筑“房山”:买房,80后你急不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三大因素构筑“房山”:买房,80后你急不急?
2010年04月12日 16:46 来源:海口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6000,吃穿用2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手机电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这是去年以来热播的电视剧《蜗居》中海萍的台词,该剧播出后,立刻在80后中赢得众多粉丝。

  80后看《蜗居》,是因为心有戚戚焉。在这热闹的观剧潮背后,是80后集体面临的残酷现实:时间进入2010年,首批80后奔三,面临成家立业的人生责任,却大部分没钱买房,只能蜗居在出租屋里。“三十难立”,是80后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报近日对80后发出了100份调查问卷,试图了解高房价下80后对房子的特殊心态。调查结果显示,结婚压力、孩子压力以及对高房价的恐惧,共同构筑了一座压在80后身上的“房山”。

  □本报记者 姚虹 实习生 马庆媛

  适龄青年结婚,买不起房咋结婚,能不急吗?

  “着急啊!”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小凡用三个字来形容80后的购房心态。“眼看着就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没有房子就没有归属感。”这位标准的白领说,因此,当男朋友试探性地提出为了稳定关系,一起买房的建议时,小凡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现在,他们已经购买了一套55平方米的二手房,尽管房子小,但他们都很满足。

  和小凡一样着急的还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小夏,尽管1986年生的她在80后中年纪较轻,但房子问题也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最近,一名男孩的追求打动了小夏,但要不要接受他,小夏犹豫了。“对我来说,结婚一定要有房子,我不太确定他有没有买得起房子的潜力,我不知道该不该冒这个险?”

  首批80后奔三,买不起房咋奔三,能不急吗?

  小凡和小夏的苦恼在80后中很有代表性,进入2010年,80后第一拨正式迈入而立之年,谈婚论嫁逐渐成为80后的主要议题。

  在记者的调查中,针对“你能接受没有房子就结婚吗”的问题,有5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42%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接受。

  不少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的原因是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如果没有房子,我不敢结婚。房子很大程度是相当于家,这也是我至今没确定什么时候结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媒体工作的小陈说。虽然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接受租房结婚,但却都向记者表示,这其实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接受租房结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买不起房,除非我发一笔横财,但总不能一直不结婚啊。”就职于一家房地产顾问公司的小蒋说。这得到了不少男性受访者的认同。在电信公司上班的阿培说:“如果要等到有钱买房才结婚,年纪该多大了?尤其是女孩子。再说,年纪太大生孩子也不好。有房子更好,没房子也可以,现实就是这样。”

  该生孩子了,买不起房咋生孩子,能不急吗?

  如果说结婚的压力还能让不少人承受,那么结婚之后面临的孩子问题又让一部分80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加入买房大军的行列。有41%的受访者认为,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自己绝对不会要孩子,32%的受访者表示要看情况才能决定,只有27%的受访者认为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也会生孩子。

  今年元旦刚刚结婚的李春和丈夫现在还住在出租屋里,她打算奋斗几年能买得起房再生小孩,因为有了自己的教训,她不愿意孩子再受苦,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现实的原因是,在城市里,孩子上学跟户口息息相关,如果要想小孩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必须买房。

  在结婚生子的急迫压力下,只涨不跌的房价让80后的房子梦想越走越远,也让不少80后急火攻心。“说起买房,想法是有,但现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王立青说,他曾经看过两年的房子,一直想等到房价降下来再买,没想到房价越涨越高。“现在真后悔啊,我怀疑我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了,每天晚上我都要虔诚地祈祷它崩盘。”

  相较于王立青的激进,阿培显得冷静得多。“国外的普遍情况是,两个人3-6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房,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虽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但我认为,如果工作5年的全部收入能买一套房,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80后买房难?有专家指出,80后生不逢时。70后开始成为购房主力时,房价还普遍较低,加上不少单位有福利分房,70后购房压力并不大。随着1998年福利分房的停止和住房商品化开始,到2005年,全国房价开始飙升,而这个时候,是80后一代有置业需求的开始。到2010年第一拨80后进入而立之年,整个80后一代迎来置业高峰,而中国的房价也已经高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高房价压迫的主要是80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