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财政不能依赖房地产 政府应保障基本住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专家:财政不能依赖房地产 政府应保障基本住房
2009年04月23日 09:1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要谨防土地财政绑架中国经济,政府必须摆脱对房地产业的财政依赖,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北京房协的蔡金水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他说,当前应该认真反思楼市存在的问题和失误,住房由国家最沉重的负担变成了政府最大的财源;由职工享受的最大福利变成了最大的负担,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利益机制发生了巨大扭曲。

  “中国房地产业需要重新选择出路,政府必须摆脱对房地产业的财政依赖。”蔡金水说,这些年来,房地产业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是地方政府追求以高房价、高地价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已对土地财政、房地产业高度依赖,地方政府成了最大的开发商。

  “保证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解决全体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认为,应改变前些年把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解决全部推向商品房市场的做法,进行第三次调整住房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中国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住宅保障体系?蔡金水说,经过对美国、欧洲、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各国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比较,甚至是痛苦的选择,中国领导人和很多专家学者倾向学习借鉴新加坡模式,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全覆盖的住宅保障体系和住宅建设供应体系。

  但是接下来对于建立什么样的住宅保障体系,都保障哪些人,要不要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这些问题目前争议很大。首先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建经济适用房;其次,开发商和站在他们一边的主管部门、学者坚决反对建经济适用房。因为凡是经济适用房周围,商品房价格就被大幅度拉低,严重冲击商品房市场,影响他们抬高房价获取暴利。因此,国家与住房保障有关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蔡金水告诉记者,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共同特点是政府制订计划,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福利住房的建设与出租出售。“像我们这样的国民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住房问题更不能完全推给市场,全部商品化。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来。住房的世界潮流是‘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各国解决的方式可以有不同。”

  他说,“过去十年牺牲环境和资源绑架国民经济造成房地产业畸形发展房价奇高老百姓怨声载道”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开放,福利分房停止,在没有基本住房保障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大众的住房问题统统抛给了市场。政府虽提供极少量所谓的经济适用房,但杯水车薪,真正的困难户很难排上队。稍有经济条件的人只能勒紧裤带成了“房奴”,而弱势阶层对住房更是连想也不敢想。

  “保障性住房政策才是解决大众居住的根本。否则即使房价下跌50%,我国买不起的人仍然数以亿计。”他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已与社会公平高度不兼容,必须重新确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调控目标。

  蔡金水建议,今后,绝大部分居民住房应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解决,开发商只负责20%高收入阶层的商品房建设,房地产的开发模式也要做重大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要严格区分为两个市场,开发商不能再介入公共福利住房的建设与出租出售。

  他认为,应该有70%的城市居民能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因此,必须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以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为核心,同时兼顾经济增长”的房地产市场。

  “各级政府要将‘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由次要目标调整为首要目标,并施加严格的约束,将有效纠正地方政府在理念和行为上的偏差,从为利益集团‘造市’转变成为老百姓‘造房’,从与中央政府的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蔡金水最后说。

【编辑:刘丛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