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房地产救市的背后是畸形产业结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房地产救市的背后是畸形产业结构
2009年02月13日 09:5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报道,为了让房地产搭上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又避免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招惹非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去掉了题目中的“振兴”二字,以“房地产业发展和调整规划”的名义向国务院申报。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据2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实际上,在建设部之前,各地政府早就纷纷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实质性救市措施。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有至少20多个地方政府,相继推出房地产救市新政。重庆第二轮救市新政争议还未结束,北京市就在腊月二十九推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救市15条新政,其中是“取消限外及放松二套”的政策,更是在全国首开先河。

  在这轮救市潮中,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出台的政策措施也明显不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就楼市而言,房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深圳却格外理性。据媒体报道,深圳市长许宗衡在去年11月14日表示,深圳楼市应该遵行自己的规律去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问题,还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许宗衡并认为随着中央政策调整,深圳楼市会恢复理性状态。

  在一些地方政府急匆匆出手救市的背后,是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将土地出让金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丝毫不为过。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土地出让金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

  北京市2007年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29.3%。而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数据显示,重庆市2007年这个比例为47%。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由于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性强,财政压力要更大。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高达70%。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土地收益在深圳政府预算外收益中所占比重一路下滑,已经远远低于那些急匆匆出手救市的城市。2007年深圳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中的比例仅为9.6%,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效益稳步提高,金融业蓬勃发展,以及高端服务业水平的提升。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整个经济产业链条中,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潜藏的隐患终究会暴露出来。过分依赖房地产的产业结构也增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救市正逆向验证了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的缺陷。若不调整产业结构,这种危机将潜伏于国民经济运行当中,并随时危及经济安全。

  □杨夫立(上海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