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亲历者讲述上海世博会“前传”:始于一九八四年
2010年01月21日 14:38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也要办世博会,就在上海办——这个设想最早是怎么萌生的?最初打算申办哪一年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最初选址在哪儿?在立意和申办准备阶段,预计中上海将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又是什么?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本报记者采访了26年前及20世纪90年代初三位亲历此事的当事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夏禹龙,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郁鸿胜和日本经济学家堺屋太一先生,请他们为读者讲述那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故事……

  18年前,第一篇建议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文章刊发在《文汇报》

  年逾八旬的夏禹龙先生,精神矍铄地坐在记者面前。26年前,他受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委托,参加了1984年上海世博会立意阶段的研究和与有关各方的联络工作,参与了1985年和1988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的预可行性研究。

  在夏老面前,打开着一份纸张已经泛黄的《文汇报》。

  那是一份18年前的《文汇报》,出版日期是1992年8月16日,第六版的头条,就是夏禹龙先生的大作《盼望“上海国际博览会”》。当时,他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夏老告诉记者:“我把第一篇呼吁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文章投给了《文汇报》。在这之前,所有关于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文字,只出现在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的内部材料上。第一次公开见诸媒体的专文,就是这篇。”

  也就是说,18年前,是《文汇报》首次刊发了公开呼吁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文章。

  夏老在文章里开宗明义地写道:

  “历史已经把上海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怎样担当起‘龙头’的重任,除了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以外,还应选择适当的时机,推出有轰动效应、能带动各方面建设的大动作,以收‘画龙点睛’之效,‘龙头’真正腾飞起来。”

  然后,文章简明扼要地为读者说明“世博会”与当时90年代初正在国内各大城市流行起来的“展销会”的区别:

  “纵观万国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的历史,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在二十多个国家举办过,成为一种重要的大型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活动的形式。举办万国博览会,事先需经1931年在巴黎建立的博览会国际事务局(BIE)的审批。……万国(国际)博览会不进行直接交易活动,与展销会(Exhibition)有别,我国许多人把两者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

  今天,世博会在上海已经家喻户晓,不少小学生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在18年前,就是不少市政府委办局的领导也不清楚什么是世博会。

  在论述了国际博览会的由来、申办世博会的意义和举办世博会将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后,夏老写道:

  “最后,我想转引国际上流行的一句话作结:‘没有开过国际博览会的城市,称不上是国际大都市。’这对于有志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是很值得深思的。”

  夏老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思考和建议,当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而是表达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几任领导对世博会的思考。因为早在这篇文章发表的8年前——也就是1984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议题,就已展示在中央高层面前。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