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唯一专用通道竣工 可御百年一遇暴雨侵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上海世博唯一专用通道竣工 可御百年一遇暴雨侵袭
2010年04月14日 1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4月14日电 (郑莹莹 陈烨 郎振刚) 14日上午,随着西线浦东段主入口(浦东南路至云莲路)最后一块护网的拆除,2010年上海世博会唯一专用通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全线竣工。

  据悉,此次竣工的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西线将与先期开通的隧道东线一起于20日开始接待前往世博园参观的客运车辆,届时,以40公里每小时车速,游客乘车只需4分钟就能穿越隧道,出入浦东、浦西两个世博园。

  由上海城建第二市政、上海城建设计院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是上海现有十余条越江隧道中唯一可以直通世博园区的专属通道。隧道浦西段起自西藏南路中山南路路口,沿东南方向穿越黄浦江至浦东南路高科西路云莲路口,总长度2670米,其中江中段隧道长约1170米。世博会期间,西藏路隧道将满足园区内每小时6-7万人次的过江需求,成为市民参观世博的首选交通方式之一。世博会结束后,隧道还将对社会开放,成为贯穿上海南北、连接浦江两岸的又一条主干道。

  全国最大直径盾构创造近距离穿越施工新纪录

  工程施工中,上海城建第二市政建设者依靠自主创新的“盾构自动测量系统”,领衔设计制造了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11.58米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机,成功实现两次近距离下穿已建成的地铁8号线,最近穿越距离仅为2.68米,创造了中国大型泥水盾构掘进史上的又一项全新记录。

  施工人员告知,由于越江隧道盾构截面面积是浦东轨道交通隧道的3倍多,且两条隧道的相交点位于距黄浦江防汛墙仅30米处河滩土层,沉降控制非常困难。如此施工难度不仅国际罕见,在国内更是首次碰到。上海城建第二市政建设者通过调整同步注浆量和浓度配比等系列措施创新,成功将8号线的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工程中“降低大直径盾构施工对轨道交通M8线沉降影响”的QC成果荣获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园区专用匝道直通世博园区中心

  上海城建第二市政工程技术专家介绍,西藏南路越江隧道首次采用多出入口隧道线形设计,在浦西西藏南路、浦东高科西路分别设有主进出口,在世博园区内分别设有上、下行匝道,在浦东建2条匝道、浦西建1条匝道,直接弯入世博园黄金地带,同时服务世博园区内部和外部交通。作为申城首条设有多匝道的软土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解决了“双出入口”直线进出,通行路线选择余地较小的弊端,使市民在越江隧道中也能享受到“高架道路”多匝口的灵活设置,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出口进出隧道。更多的接地出口也使隧道能更为充分地利用城市主干路网资源,迅速分流出入隧道车流,有效增强隧道的交通疏解效率、减轻关键节点的交通压力。

  上海城建工程技术专家透露,未来上海的越江通道密度将可达每一公里一条,接近普通地面道路800到1000米的平均间隔。西藏路隧道全线建成通车后不仅将填补现有越江资源缺口,并可与卢浦大桥、南浦大桥、上中路隧道、龙耀路隧道等共同构成立体化越江路网格局,扭转原来黄浦江上中段越江设施稠密,南北区段越江设施相对稀疏的局面。

  “驼峰”设计 抵御百年一遇暴雨侵袭

  5月到10月召开的上海世博会跨越上海的整个主汛期。为防止突发暴雨天气可能带来的雨水倒灌、隧道积水等情况,上海城建工程技术专家在每个隧道出入口均设置了纵向线性结构,特别设计的“驼峰”屏障与雨水泵房等能有效防止隧道外雨水的倾入,雨水泵、废水泵均自带反冲洗装置,以防止水池内淤积,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也能保证隧道内“零积水”,确保世博期间往返浦江两岸园区交通顺畅。

  全方位监控 实现城市路网一体化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内设置了先进的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显示设备,与内环线及其它快速路网交通监控系统联网,信息互通,控制协调,使隧道成为市区快速路网的一部分,对实现上海城市路网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

  为提高车辆行驶舒适度,上海城建第二市政工程技术专家采用球墨铸铁铸造的防跳防噪型横截沟,并设有特殊要求的橡胶衬条,有效保证横截沟与路面的连续性和平整性,提升隧道行车安全。隧道内还首次采用纵向通风技术,充分利用车道板下部空间作横向集中排烟组合通风形式,使逃生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可在无烟或少烟情况下及时逃生。相较于传统隧道24小时亮灯的设置,隧道特殊设计的四组高效、绿色、节能照明,采用分级分片控制,可根据隧道内不同时间段内实际光线自动调控所需光源,按需开关。穿越隧道前往世博园区参观的各地游客在体验安全、舒适行车体验的同时,也能体会绿色世博理念的无处不在。 (完)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