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中国青年报: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世博
2010年05月06日 08: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世博终于来了,有关世博的消息也跃上各大传媒的显要位置,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重大国际性活动启程。

  世博会开幕后,参观者没有之前预计的多。据世博局分析,两个原因阻挡“五一”人流:其一是天气炎热。这三天,上海的气温一路攀升,直奔30摄氏度,突如其来的酷热吓退了部分参观者;其次,“五一”三天是假期,参观者担心人多扎堆儿,干脆避过高峰期再来观看。

  当然,这样的技术分析有道理,但世博的热度的确不像奥运那样高。很多中国人并不像期盼奥运那样热切地期盼世博,也没有像重视奥运那样重视世博,这里有着思维、文化的多种原因。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奥运是荣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一枪射下第一块金牌,从此中国迈上了体育强国之路。奥运成了抒发民族自豪感最佳的舞台,而奥运到北京,是这种自豪感的一个顶点。世博会则不同,世博的历史实际是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世博历史上那些新奇的创意、精巧的产品和中国没有多大关系。世博的到来,只能说是这个顶级的展览到了中国,而不是说中国成了这个顶级展览里万众瞩目的一员。

  也就是说,世博无法像奥运一样激荡起民众心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关注度自然也稍低一些。

  其次,奥运前夕上演了诸多剧目,有斯皮尔伯格退出,有国外政客抵制,有抢夺火炬的行为,这些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也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民众对奥运的关注度。而世博会则相对安静一些,纯粹一些,少了一些让人激情澎湃的外在因素。当然,这是好事,一方面说明我们没有赋予世博会太多科技展览之外的诉求,更理性地对待这届盛会;另一方面,也说明见过了大世面的中国民众,不再对世博会这样的国际盛会抱过多崇拜之情。

  换个角度看,中国人对待世博的态度,也和科技素养有关。奥运会的比赛充满激情,可以尽情地宣泄,可以给为创造纪录的运动员鼓掌欢呼。可世博会呢,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西方设计师那些超前的理念,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静下心来思考那些设计背后的涵义。

  参观世博的意义,也显然不是鼓掌喝彩,或者去场馆一游、拍几张照片炫耀一番。真正了解和参与世博,需要民众整体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而这,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比如说,和德国相比,中国饭店林立,但少见博物馆,既然中国人那么擅长吃,好像还没有见过专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著名博物馆。而到德国就是看博物馆,每到周末,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大人小孩都在里面尽情观看、思考。因此,世博会有些像嘉年华也很正常。

  其实,世博会所能带来的,正是中国欠缺的科学精神。五四运动时期,我们把科学称作“赛先生”,如今,赛先生到了上海,建议每个有机会去世博会的人,都仔细看看,仔细想想,这样才不虚此行。

  零点公司的一个调查显示,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展区中,中国馆的期望人气值最高,60%的市民都想参观。这可能是个误区。如世博门票上的一句话“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世博会是欣赏各国科技、文化的绝好机会,是和不同国家的人平等交流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只为了中国馆的宏大而孤芳自赏。毕竟,世博会不是争夺冠军的竞技场,而是融会贯通的大舞台。王冲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