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案例馆开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案例馆开馆
2010年05月07日 16:5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走上秀美的“万年桥”,满墙喷绘的水墨画中,那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和小桥流水,仿佛让人置身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用不着看到“苏州”二字,也知道苏州到了。位于世博园区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苏州案例馆昨天正式开馆,众多游客在世博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苏州的古城新生。

  漫步苏州案例馆,像万年桥这样的历史文化元素数不胜数,仿佛苏州2500年历史文化精华都浓缩在这里,引人一一探寻。走过万年桥到二楼,走廊墙壁上展示了苏绣大师任觕盻晚年创作的10多幅精品,如《舞者》、《姑苏春色》等,其中包括了她独创的虚实乱针绣作品。带着对苏绣的赞叹,游客又走进了一处“姑苏人家”,香山匠人手下的一梁一柱尽显老宅特色。花窗、雕梁、画栋、青砖,每一处细节都遵循苏州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营造古法,坚持不用一钉一铆,全部用榫头。苏州明式家具传人许建平在现场制作明式家具的微缩版,园艺师潘志瑾把刺柏、大板松、榆树等盆景进行修剪的绝活,还有任觕盻刺绣工作艺术室的两位刺绣师在现场“做绣”。苏绣、明式家具、盆景园艺……苏州元素宛如小桥流水般呈现在游客面前。

  欣赏完静态展品,表演区里,导演宁浩制作的苏州宣传影片在二楼的侧幕和一楼的地幕同时播放,影片用唯美中带有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苏州的历史与现代。舞台上融汇昆曲、评弹、水乡舞蹈、现代舞、琵琶弹唱等艺术的苏州文艺表演,表演同时侧幕和地幕配合播放苏州美景,形成一体。

  苏州案例馆协调人邱晓翔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成功实践,苏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才得以存在重要根基。如果古城拆得干干净净,一点历史记忆也没有,怎么让人去关注苏州的历史文化呢?苏州古城有2500年的历史,占地14.5平方公里,有着细密的路网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是为“双棋盘”格局,房屋和桥梁大多为明清时所建。古城保护与更新,避不开拆迁、改造等话题。如何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为,应该是城市更新,就是用局部的、有机的方法来更新。何谓有机?搬迁工厂、分流人口、重排污水管道保护水系的完整、对历史建筑的取舍和内部的更新、注意保留街巷原有的肌理格局……一点一点地保护,一点一点地更新,凝聚了多少心血汗水和科学方法,全然不是推土机能办到的。

  从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苏州的决心。苏州规定,在古城区除了适当拓宽几条干线外

  ,不准拓展道路。为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加强管理,高峰时限制小汽车进城,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同时,打通环城公路,让车辆在城外循环。古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一般民居限高7层,商厦也不得超过8层。对于建筑色彩,也有明确规定:鉴于苏州城里以前的建筑都是粉墙黛瓦,城市的总体色彩依然保持黑、白、灰三种基调,城市显得素雅宁静,使建筑上的时代色彩、历史信息与古城的肌理协调吻合。“20年来,在古城建高楼从来没有人敢提。”邱晓翔说,到苏州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去实地走走,那里不求旅游收益,但在网上口碑相当好。在街边树荫下的竹椅上休息看书,脚下就是清澈的小河,放眼望去,小石桥、咖啡店、创意小店,起身转进小巷又是另一番宁静天地……(杨健)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