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8万亿”之忧 调结构是根本之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解“8万亿”之忧 调结构是根本之策

2010年07月01日 08: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一则“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将达8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于“国富民穷”的讨论。对于8万亿元的解读实际上反映了老百姓的两个担忧:一是政府能不能有计划、有效率地把8万亿元用到实处;二是居民收入增速多年跟不上财政收入增速,现有财富分配方式是否合理。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并不高,但是近年来国民收入确实有向政府集中的趋势。居民收入增幅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并非政府拿得太多,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治本之策还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际上,8万亿元的全年财政收入并不是一个超常规的增长。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执行数字是6.85万亿元,如果2010年实现8万亿元的全国财政收入,将同比增长16.8%。尽管比两会期间提出的预算增长8%的目标翻了一番,但是与往年相比,16.8%的同比增速并不突兀。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8.47%、24.68%、33.52%、27.27%。只有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到11.68%。

  比较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并不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名义指标是20%左右,如果按照全口径计算,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实际应该是30%左右。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在40%到50%之间。北欧福利较好的国家都在5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35%左右。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过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使国民收入确有向政府集中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大幅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大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整个社会的资源与资金正在向行政权力集中,在整个财政仍然是投资型财政而非公共性财政的情况下,政府的权力在不断放大。

  财政收入最终要转化为投资,如果资源与资金大幅向行政权力集中,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投资主体就是政府,而非企业和个人。这集中体现在全国掀起一轮又一轮基建高潮,包括高速公路热、机场热、产业园区热等。

  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行为占主导,必然排斥民间投资,进而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同时,由于部分高利润行业垄断壁垒高企,也在事实上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不过,居民收入长期低于财政收入增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政府拿多了,而是由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决定的。

    一般认为,政府财政收入多了,减税是大方向。但是,减税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减税增加了企业利润,但企业主并不一定把增加的利润转移给员工。我国大多数企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劳动力差异性不高,很多行业仍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企业主只需满足最低工资标准,就能雇到员工,很难有提高工资的动力。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储蓄占GDP的比例已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企业未将超高利润转移成工人养老、医疗和保险等支出,导致企业储蓄显著上升。

  要解决财政收入高增长与居民收入低增长之间的矛盾,还需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更多的企业从国际分工中利润较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两头延伸,用高收入吸引高端人才,培养新兴战略产业,扩大我国企业在全球财富分配中的份额。

  其二是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低工资、高就业”的模式可能还将持续,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全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水平。

  着眼长远,只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好再分配,保障居民收入合理稳定的增长,国家财力增长一定会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 (朱宇)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相关新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