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委托贷款“井喷”的上市公司样本

2011年09月14日 08:5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民间融资异常火爆的背景下,委托贷款风生水起。一些大型企业以其便利的融资优势,从相关金融机构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后进行委托贷款,从而扮演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角色。究竟是些什么公司在扮演这一角色,他们追逐的“放贷”又有什么特征?这些“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资金从何而来,又流往何处?

  有迹象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多的闲置资金进行委托贷款,追逐着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回报。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就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刊登了逾百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60亿元。这些已经公开的上市公司资料,成为我们近距离观察迅猛增长的委托贷款的一个样本。而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将大量资金流入“放贷”市场,在短期获利同时,是否损害长远发展,对中国经济究竟有何影响?这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记者赵洋根据央行7月份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多增3829亿元,增幅接近120%。委托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上升到9.1%,同比高出5.1个百分点。在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控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却增长迅猛,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已提高至一成左右,如此高增长自然引来诸多关注。

  在我国,公司之间直接借贷为《贷款通则》所明令禁止,委托贷款恰可规避这一禁令。

  这似乎是一个隐秘的通道。不过,众多上市公司的涉足,为我们一探究竟提供了可能。有迹象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多的闲置资金进行委托贷款,追逐着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回报。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就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刊登了逾百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60亿元。这些已经公开的上市公司资料,成为我们近距离观察迅猛增长的委托贷款的一个样本。而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将大量资金流入“放贷”市场,在短期获利同时,是否损害长远发展,对中国经济究竟有何影响?这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追逐高利的“放贷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史记》中振聋发聩的一语,道破古往今来名利场的玄机。在委托贷款的滚滚洪流中,上市公司的身影裹挟其中,无外乎是对高利率的追逐,凭此一项,很多公司维持着利润数字的增长。在这些身影中,民间借贷火热的江浙一带的上市公司格外活跃,而融资相对便利的诸多国企,也打起了这一“资金生意”的算盘。

  从上市公司已有的相关公告看,从去年至今,委托贷款利率持续走高。一家名为香溢融通的宁波上市公司,其一年前委托贷款的利率在12%到15%,之后则上升至18%或20%,到今年上半年,香溢融通有两笔委托贷款的年利率已经达到21.6%。从上市公司更大范围看,同样吻合这一趋势。比如闰土股份,其下属子公司年初发放一笔9000万元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2%;而今年8月下旬,另一上市公司时代出版公告,公司将6000万元资金委托给交通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放贷”,年利率高达24.5%,这一利率是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3.73倍,创出迄今A股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年利率最高纪录。

  作为资金价格,利率的走势,与委托贷款数量增减呈现典型的正相关。从整体看,今年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刊登了逾百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60亿元,公告数量同比增长近四成,而此前一年的2010年,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上市公司公告已经比2009年大幅增长。从个案看,不少公司动辄将数以亿计资金用于委托贷款。比如香溢融通目前有超过6亿元的委托贷款余额,武汉健民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至今有合计2.5亿元的对外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量价齐升”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靠委托贷款来支撑。香溢融通上半年的利润总额为9829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为5550万元;ST波导上半年3500万元的净利润中,对外委托贷款的收益接近1800万元,占比超过一半;武汉健民上半年委托贷款取得1304万元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超过三成。

  在这些活跃的“放贷者”中,如果按照地域或公司性质略加划分,可以清晰地看到,来自浙江本地的上市公司明显更为活跃,同时,不乏带有国企色彩的上市公司身影。比如香溢融通、杭州解百、升华拜克、卧龙地产、ST波导等委托贷款利率较高的公司,均来自浙江。此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中铁、中粮地产等知名公司,均出现在“放贷者”的名单之中。

  争议资金来源

  根据央行的统计,全社会有超过7000亿元的委托贷款,上市公司可统计的数量也已达上百亿元,这些资金究竟来自何方?翻看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公告,无不明确声称公司将“自有资金”通过委托某某银行,进行放贷。但一个争议随即而来,上市公司“自有资金”的边界是否清晰可辨,特别是,一方面超募资金、到银行贷款或者发债;另一方面却慷慨“放贷”,这本身的矛盾如何解释。

  较之很多未上市企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相对便利,是否存在“转贷”或“搭桥贷款”的现象,成为备受诟病的内容之一。从涉足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看,身背高额贷款,却并不吝啬于发放委托贷款的公司并不少见。如发放委托贷款为2.2亿元的卧龙电气,其截至今年上半年短期借款却高达10亿元,账面上的货币资金有11亿元,发放的这笔2.2亿元的委托贷款用于借贷者收购资产,颇有“过桥”的意味。另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莱茵置业,短期借款将近8亿元,却频频为下属公司发放委托贷款,金额已经超过1亿元,其中在公司近8亿元的短期借款中,本身就有多笔以委托贷款方式从其他公司贷来的资金,其一系列借贷与放贷举动,令局外者眼花缭乱。

  上市发行新股,或是上市后增发配股,都能够为上市公司募集大量资金,“口袋”里有了钱的上市公司,往往会大打擦边球,或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或将募集资金用于置换,最终转为“自有资金”,进而用于委托贷款。比如香溢融通在2008年增发后,本来用于投资典当行业的募集资金,却并未足额投入,后来“将尚未投入作用的募集资金2.2276亿元及滋生利息变更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这笔资金用于“放贷”似乎名正言顺。

  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也好,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也罢,一般都是要用到与公司主营相关的产业,至少也是补充企业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如果变相转手“放贷”,这种资源错配令人痛惜。

  资金流向何处

  迅猛增长的委托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何方?上市公司的公告,大致可以勾勒一个图谱:为子公司贷款,是公司委托贷款的一大去向;而从行业看,房地产公司特别是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无疑是不少委托贷款的一个主要流向。

  给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是上市公司解决下属公司资金紧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放贷”不以追逐高利率贷款为目的,因此大都利率较低。比如开滦股份就以“自有资金”,为下属子公司唐山考伯斯开滦炭素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了1.5亿元的贷款,利率仅有7.782%。天威保变近日公告,为下属子公司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1.7亿元,利率则参照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

  与为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发展主营业务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资金拆借给处于调控漩涡中的房地产企业。维科精华将下属公司短期自有资金1.5亿元,通过上海银行宁波分行向凯翔集团发放贷款,用于凯翔集团的日常经营业务,贷款期限为6至12个月,年利率为14.4%。公开资料显示,凯翔集团的主营就包括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承包等。ST波导、武汉健民等公司,均将委托贷款发放给相关房地产公司。在香溢融通的放贷名单中,则罗列着诸如湖州凤凰新城、(杭州)东方巨龙、福建君合集团、上海星裕置业等众多房地产公司的名字。

  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高达7000亿元的委托贷款,到底有多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我们不得而知,但上市公司的公告却足以证明,这的确成为不少资金紧张的房地产企业的又一条融资通道。通过这一通道,资金绕道监管进入房地产领域,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还从另一方面,加剧了产业空心化的可能。

  现实的确值得重视,委托贷款的年利率动辄20%,而很多实业的毛利率不足10%,甚至如“放贷”大户香溢融通的贸易销售营业利润还不到5%,这一矛盾,成为导致越来越多资金不断从实业领域抽走,汇入到“放贷”市场的原因。回到上市公司本身,短期带来不菲收益,但长期是否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当然,这已经不单单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而是处于转型中整个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问题。赵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