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庭“黄金储备”两成最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专家:家庭“黄金储备”两成最宜
2010年06月11日 09:2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际金价在最近一年不断刷新纪录,如今投资黄金也已成为我国个人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什么样的黄金产品最保值?究竟该如何实际操作?在许多人的头脑里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十年大幅飙升

  如今已现泡沫?

  过去10年,黄金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大幅飙升。

  黄金从每盎司约250美元涨到了1200美元,只是上涨开始于金价非常低迷的水平,此前的20年金价一直在下跌。

  今天的全球状况也可能会引发一轮和上世纪70年代末类似的黄金上涨,当时便是由于许多国家对美元作为保值手段失去了信心,各国的央行转而开始囤积黄金。如今,部分国家的央行又开始如法炮制,自1988年以来首次成为黄金的净买家。

  即便是依然拥有一定的投资潜力,但专家也提醒:黄金是一种高风险的投机,任何想投资的人都需要认真考虑、谨慎行动。

  短期价格不应过分乐观

  一年来,金价大涨超过30%,其原因何在?

  从国际上看,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大量发行纸币、刺激经济所造成的货币泛滥。导致纸币实际购买力下降而产生的贬值预期增强,对通货膨胀担忧的增加,而纷纷选择黄金保值、避险;另一方面,由于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以及股市持续震荡,导致投资渠道收窄,通胀预期加重,让不少投资者都转而投资黄金以期保值。

  从长期看,黄金仍是投资者最终的保险品。但与欧债问题的严重性和避险资金的强力加盟相比,近期金价的涨势可能仅算勉强及格。

  有专家指出,金价此前都是靠欧元区“出事”而赢得了涨幅,若后市欧债问题不能抵消黄金传统消费淡季的影响,导致金价长期横盘或下调,后面的走势就不乐观了。

  操作以“低吸高抛”为原则

  作为黄金投资者,首先要把握住“低吸高抛”的原则。以现货黄金为例,现货黄金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的需求量会增加,这时的价格较平日高,不宜在这些时段购买;而奥运题材、贺岁题材等现货黄金因为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受到投资者的喜爱,这样的产品比没有任何纪念元素的纯金条更具投资价值。

  家庭“黄金储备”两成最宜

  理财专家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目前都正在增持黄金储备,以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即使是普通的百姓家庭,也可以适当地购买一些黄金,这样既可以利用黄金特有的抗风险能力来实现保值增值,也可以丰富家庭投资品种。

  家庭“黄金储备”比较合适的比例,应该是家庭资产的15%到20%。至于黄金的种类,应该是收藏金条为首选。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金条从50克到1公斤不等。如果投资不多的话,可以选择购买50克或100克的小金条,一旦手头需要现金,比较容易分散变现交易。

  -相关链接

  黄金投资 找准定位

  产品:纸黄金

  目前,工行、建行和中行等都有纸黄金交易业务。办理纸黄金投资账户后,买卖便可以到银行柜台办理,或通过网上银行交易。作为中介,银行在确定纸黄金的买入、卖出价格时,已比照市场行情设定了价差,以此作为手续费。不同的银行和不同的地区,手续费价格也不同。

  适合人群:中线投资者

  产品:实物黄金

  一般来说,实物黄金分为投资型和收藏型两大类,而投资型金条只具有货币保值作用。市场上的贺岁金条、纪念金条等都是收藏型金条,具有收藏价值和观赏性,并且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具有保值和消费双重功效,缺点是变现比较困难。

  按照国际惯例,评判投资型金条优劣的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信誉,包括了发行机构的背景、经营历史、发行渠道等;其次,是金条能否即时回购;第三就是买入时的手续费与回购时的手续费。目前有些银行的投资型金条没有回购服务,如果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然首选回购型金条交易品种。

  适合人群:长线投资者

  产品:黄金期货、黄金期权

  黄金期货和黄金保证金交易只适宜比较专业的投资者,尤其是黄金期货,并不适宜一般投资者参与。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交易,开户方式与做其他期货基本相同。

  而黄金保证金交易是指在黄金买卖业务中,市场参与者不需对所交易的黄金进行全额资金划拨,只需按照黄金交易总额支付一定比例的价款,作为黄金实物交收时的履约保证。

  适合人群:短线炒家

  舒彤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