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香港立法会大楼 见证今日港人治港(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踏访香港立法会大楼 见证今日港人治港(图)
2009年11月29日 0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一月二十八日,香港立法会举行“立法会大楼开放日”活动。进入立法会大楼内会议厅参观的学生们兴奋不已纷纷拍照留念。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十一月二十八日,香港立法会举行“立法会大楼开放日”活动,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等在大楼外为开放日主持开幕典礼。图为曾钰成在立法会大楼内为香港学生介绍。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题:踏访香港立法会大楼 见证今日港人治港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来到香港中环的心脏地带,你一定不会错过一座矗立于现代化高楼丛林中的古朴而富特色的大楼——立法会大楼。

  由花岗石建成的这座建筑颇具气势,粗壮的方形廊柱环绕着三层高的灰色大楼。大楼整体体现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但又揉合了中式的传统特色,一如它所处的这座城市。

  立法会大楼楼顶正中筑有高耸的拱顶,在三角楣饰的顶部,则竖立着蒙住双眼、右手持天平、左手持权剑、代表公义的泰美斯女神雕像。而有中国特色的是,大楼的四坡屋顶铺砌着双层中式瓦片。

  大楼的沧桑历史感并非只是表象。一九00年开始兴建的它,如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当时的掌权者期望它成为见证历史的建筑,却没能预见到百年后历史的沧海桑田。

  鲜为人知的是,整座大楼建造在杉树干木排上,建造时要经常灌注地下水,以保持地下水固定水平。

  十一月二十八日,是香港立法会一年一度的开放日,不少香港市民与游客一早就排起长队,要零距离细睹这座大楼的真容,也感受香港民意代表们最高议事堂内的氛围。

  这座大楼建造缓慢,一九一二年方才落成。它最早的身份是最高法院。六十六年后,最高法院他迁。数年改造后,这里于一九八五年成为立法局大楼,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后,它改名立法会大楼。

  香港的立法局早于一八四三年已成立,当时连总督在内,共有四名官方议员。三十七年后,即一八八0年,才有首名华人非官守议员获得委任。而今天,立法会大楼已是港人治港的见证地之一。议员们在这里制定法律、监察政府工作,审核及批准公共开支,更就有关公共利益的种种问题展开辩论。

  会议厅、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宴会厅、采访室……楼内厅室紧凑。行至三楼,可在玻璃走廊那里见到雕琢华美的中国传统柚木托架,也可看到女神雕像前几乎密不透风的商业大楼。

  不过,引起参观者更多兴趣的,是会议厅前厅放置的一只大铜锣。当锣声响起,回荡在楼中时,议员们便知道,该就座议事了。

  如今的立法会大楼其实已颇显狭小。由大楼往北数箭之遥,是维港南岸悄然紧张施工的添马舰工地。依照计划,两年之后,立法会将搬入位于那里的新大楼。因此,如无意外,在这座旧大楼举行的立法会开放日,只剩明年最后一次机会。

  未来新的立法会综合大楼的蓝图在这个开放日也展示在民众眼前。以玻璃围合的圆锥设计的现代化风格的大楼,代表着透明、包容及创意动力。未来楼内将增加不少公共设施,譬如,立法会图书馆、立法会花园、雕塑院、观景廊、教育活动室等等。

  这座大楼未来的命运如何?二十五年前,它已被列为具历史性之建筑物,不能清拆。而当局已在今年上半年宣布,这座大楼将成为终审法院的新址。这意味着,经过约一个世纪之后,它的使用权将回到香港司法机构手中。

  至于那只大铜锣,立法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还不知道它会去哪儿,也许会留给终审法院。不管怎样,正如特首曾荫权曾说的,届时,这座有着特殊历史地位的建筑,将再次在香港的心脏地带彰显这座城市的法治精神。(完)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