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中共百年华诞】香港元朗适庐:红色据点见证秘密大营救历史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9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背靠苍山,前望平原,绿树掩映之下,坐落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十八乡杨家村的这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可谓占据了绝佳地理位置。沿着蜿蜒的田间小径行至近前,一幅“适居仁里、庐境人群”的对联向来客展示了“适庐”之名的美好寓意。

  【解说】这座于1933年建成的客家围龙屋是典型的粤东式堂横屋,内设杨家村祠堂“敦敬堂”。适庐曾经的业主是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印尼华商杨卫南、杨竹南两兄弟,他们早前曾赴印尼从商,其后回到香港觅地建屋。

  【解说】日占时期,杨竹南曾将适庐借予游击队,作为港九大队元朗中队的据点长达一年时间。历经八十余载变迁,杨氏后人至今仍居住于此。回忆起当年游击队借住家中的场景,杨竹南的侄子、今年85岁的杨永光老人仍印象深刻。

  【同期】杨竹南侄子 杨永光

  我妈妈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小男孩,刚开始的时候很害怕的。过了几天之后,(游击队员)对我妈妈好仁慈,好有礼貌。在这里住很长时间,大约几个礼拜,那个时候有一些枪械,不知道从哪里搬过来,搬到(大堂)全都摆满了枪械,一直堆到门口。这些枪械,不知为什么走火了,就打了这个洞。游击队来到分几个部分,高级的(军官)就住这个房间,和下面那个房间。这两个房间就作为高级一点的(住处),其余的那些人(就住)对面的六个房间。这里的六个房间全部都是游击队住,游击队如果不够地方住,就在大厅里打地铺住。

  【解说】1942年夏秋间,因走漏风声,日军曾前来扫荡,游击队早已闻讯,迅速携同枪械撤离,到屋后的担柴山藏匿。

  【同期】香港知名历史学家 刘蜀永

  日军找不到游击队,就把适庐的主人杨竹南先生抓到了元朗去。关了一个多月,通过各种手段来折磨他,用水刑,用不许他吃饭等等方法,希望他说出游击队的下落,但是老人家是高风亮节,不管日本人怎么折磨他,他没透露任何信息。(杨竹南被)释放以后,元朗中队的这个指导员谭铁流来看望他、慰问他,他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感到后悔,还是很热情地来接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解说】作为抗战时期东江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适庐也成为秘密大营救的中转站,当时获救的茅盾、邹韬奋、何香凝、柳亚子等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便是经由适庐通过深圳河逃避了日军的追捕。

  【同期】香港知名历史学家 刘蜀永

  当时因为日军来得非常急促,所以有大批的抗日的文化人就滞留在香港,他们一般也不懂得说广东话,同时在当地也很少有社会关系,所以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境地。中共的领导人周恩来就指示当时香港的中共地下党。一定要尽快地把他们营救出来,在这个中共的地下党和后来港九大队前身的几支武工队的护卫下,对这批文化人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一个大营救。前前后后大概营救出来抗日的文化人、民主人士、知识青年和他们的家属大概有800多人。

  【解说】此后,杨竹南举家迁回印尼侨居,直到终老。2010年,适庐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二级历史建筑。如今,这座历经风霜的建筑仍矗立原地,带着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痕迹。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在香港这片热土上留下的红色足迹,也见证了香港民间爱国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感人故事。

  记者 范思忆 李越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刘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