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平民首相的幸与不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菅直人:平民首相的幸与不幸
2010年06月05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4日,菅直人以291票对129票的高票当选日本民主党新党首。当天下午,菅直人将出任日本第94代首相。 中新社发 段跃中 摄

  中新社东京6月5日电 题:菅直人:平民首相的幸与不幸

  中新社记者 孙冉

  鸠山由纪夫政治的无力和小泽一郎的腐败丑闻,成就了菅直人这个平民首相的崛起。6月2日,当鸠山和小泽以博弈的方式双双辞职,民主党旋即陷入危机,临危整党、力挽政局颓势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菅直人的头上。

  而从菅直人此前的从政轨迹看来,他无疑是个时运不济的政治家,三次当选民主党党首,两次阴差阳错下台。他与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共同创造了民主党的辉煌,但却从未像他们一般站在政治的巅峰之处。

  市民政治家

  日本民间曾流传一句话,“鸠山家的钱,小泽的谋,菅直人的名,三者加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民主党”。这三人被称为民主党的三架马车,这句话恰当的表达了三人在民主党内的角色和地位。

  菅直人在选民中有着很好的名声,这源自1996年他在桥本龙太郎政府时期担任厚生大臣时,对于“药害艾滋病事件”的彻底追查。

  “药害艾滋病事件”是指80年代初日本在临床治疗血友病过程中,作为止血剂大量使用了从美国引进的非加热浓缩血液制剂,这一事故导致了日本全国1400多人感染艾滋病,500人因此丧生。

  1996年菅直人就任厚生大臣后积极调查此事,推动了真相的公布。他下令调出事件的档案记载,解释事件并向公众道歉。当时,菅直人不顾官员身份,向受害者鞠躬道歉的形象通过电视打动了许多人。自此,成为日本政坛炙手可热的市民派政治家。

  菅直人先后10次当选众议员,可见民间基础的深厚。

  应对政坛偏见 两起两落

  同样是1996年,意气风发的菅直人和来自政治世家的鸠山共同创建了民主党,两人共同出任党首。两年后,两人又共同创建新民主党,由菅直人担任党首。

  作风稳健的菅直人在这一年遭却遇到了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日本一家周刊杂志偷拍到“清贫的”菅直人与美丽女秘书在酒店过夜的照片。这一丑闻使得他在民主党的支持率一路下跌,最终在1999年的民主党代表的竞选中败给了鸠山。

  多年后,自民党内有人站出来澄清这一桩公案,称这其实是自民党一手策划的事件,就是想要搞臭菅直人。这源自两个担心,一是民主党的日益壮大,二是菅直人名声实在太好了。

  而这件事并未能打击菅直人,他在2002年又一次出任民主党代表。而在两年后,他又遭遇了自己人生中难以释怀的冤案。

  2003年他追查小泉内阁3位大臣未缴纳养老金事件,一时搞得全国瞩目。谁曾想,此时却突然曝出他自己也曾未纳年金。这一事件让他迫于国民压力不得不辞掉民主党代表的职务。之后却发现这其实只是行政的一次疏漏。这一打击使得菅直人心灰意冷,遂决定远离政界,云游参禅。

  有一年多的时间,菅直人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出家人,他剃光了头发,穿着布袍,踏遍日本国内寺庙。同时,在法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述《国民主权论》。

  据菅直人的秘书松田光世回忆,那一年是菅直人最艰难的时刻,而那时给予他鼓励的却是邓小平的经历。菅直人曾说,“邓小平可以三起三落,我不过才是第二次摔倒,总有一天会回到顶点。”

  在那一年的云游中,菅直人与各式人等交流,让他对于日本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世家的隐退 平民的崛起

  菅直人生于工人家庭,与他多年的政治伙伴鸠山不同,他自幼并未受到政治世家的熏陶。但政治始终是菅直人终生不渝的抱负。秘书松田光世说菅直人自从走上政坛开始,就说过自己终有一天要做内阁总理大臣。为了30年后这一天,他每天都在准备。

  而鸠山则恰恰相反,他出生在鸠山家,就注定必须走从政之路,这几乎是日本政界名门之后的宿命。

  菅直人与鸠山同学理科出身,鸠山对于学术的兴趣大过政治,而菅直人却从大学起就对政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大学里组织了《现代问题研究会》,以领导者的身份经常就政治问题举行学术探讨。菅直人的政治启蒙来自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让他后来成为敢于挑战官僚阶层的“罕见政治家”,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平民大臣”。

  如果说鸠山是一个学者误入了政界,那么菅直人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却时运多舛。决定两人命运不同,很大程度上来自日本政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崇尚政治世袭。对于菅直人这样一个市民运动出身的政治家,却总是带有种种偏见。

  这一次,菅直人终于崛起了。而面对鸠山扔下的烂摊子,党内三驾马车已去其二,摆在菅直人面前的首相继任任期已然无多,这个平民政治家将如何成就自己的政治巅峰,值得关注。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