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的俄罗斯大市场梦魇:生意仿佛轮盘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华商的俄罗斯大市场梦魇:生意仿佛轮盘赌
2009年08月05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7月26日虽说是个礼拜天,单晓兰(应被采访人要求,采用化名)还是一大早就赶到了“一只蚂蚁”市场,希望能尽快把货弄出来。她和丈夫兵分两路,丈夫出门去另一个市场寻找新摊位了。

  要在往常这个时间,她早已在市场租赁的摊位上开张营业了。“以前都是4点多钟就起床,洗把脸,弄口吃的,就赶紧坐地铁往市场赶。基本上五六点来钟就开始发包了。因为好多从外地坐大巴来进货的俄罗斯人已经在等着了。”单晓兰一口的江浙口音,听上去有些疲惫。

  每天都有35000名左右的中国商人与单晓兰一起,像一只只蚂蚁一样,被淹没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帝国里。

  自从6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以检查卫生为名关闭“一只蚂蚁”后,华商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煎熬。市场关闭导致货物无法提取,错过了销售季节。许多正往市场发送的货物因市场关闭给国内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等关联方造成损失。

  “当初市场管理公司说是要停业两天打扫卫生,让我们每个人交了1000卢布(30卢布大约兑换1美元),还要更换灭火器,又收了1600卢布。”单晓兰说。华商们以为市场很快就会重新开放,而且这个市场以前虽说也有过“动静”,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像关闭这么大的事。

  “倒包”的日子

  “一只蚂蚁”市场准确的名称是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占地200多公顷,因地处该市东区的伊兹梅洛沃小区而又被称为“伊兹梅洛沃市场”,中国人习惯按谐音叫“一只蚂蚁”市场,或统称“大市场”。这里是莫斯科乃至欧洲最大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是中国人、越南人、土耳其人和独联体国家的人。

  参与整个大市场管理经营的俄罗斯和外国公司有20多家,大多背景复杂,甚至有黑社会掺杂。其中最大的管理公司就是俄亿万富豪捷尔曼·伊兹梅洛夫旗下的ACT集团,“灰色清关”正是伊斯梅洛夫吸引大量国外商品进入俄罗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有人说,“灰色清关”的生意,仿佛是一场“俄罗斯轮盘赌”,赌徒希望幸运的总是自己。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品。鉴于俄海关清关手续繁琐,关税混乱,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

  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以低于法定关税水平的价钱将货物运入俄罗斯市场。清关公司将货柜清出关后就拉到商人指定的仓库,但是不出具任何单据证明。后来,此清关方式被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

  “伊兹梅洛沃市场的整治行动是俄罗斯政府加强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打击寡头伊斯梅洛夫也是其目标之一。”俄罗斯独立智库sova中心主席亚历山大·沃克夫斯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自从大市场被关闭后,单晓兰已经收留了几个走投无路的福建闽清人。

  “‘跳楼’在市场里的说法是,有些老板把大量进货砸在手里,又急需资金,于是就以最低的价格抛出。但是现在真有人跳楼。”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位中国商人想尽办法把自己藏在货柜里的100万卢布卖货资金提出来了,开车走出市场没多远就被几个警察拦下。为了尽快摆脱纠缠,他拿出10万卢布塞给警察。可是警察一看一下子就能拿出这么多钱,肯定是条“大鱼”,就要求其下车接受检查,最终在车上把所有的现金给查出来“没收”了。这名商人回到家连气带急,一时想不开就跳楼了。所幸楼层不高,只是受伤被送进了医院。

  关百新,黑龙江五常人,现在的身份为莫斯科新旭集团总裁,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尽管他在大市场已经没有生意,但这一段时间也忙得焦头烂额,几乎把自己的几摊子生意全放下来,希望凭借自己多年来在俄罗斯建立的人脉关系,帮助华商尽快、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7月25日在使馆召开的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与华商座谈会上,关作为协会负责人发言时颇有些不平:“我们中国商人从国内发的是合格的产品,并提供了所有的证明文件,结果到了俄罗斯境内华商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得到,怎么货物就变成了走私品?华商就成了走私犯?”他认为,就是那些非法经营的物流公司和清关公司把华商引入了陷阱。

  90年代初,自称“杀猪的出身”的关百新在远东跑生意,“倒包”,在苏联解体物质匮乏的时期,他淘得自己闯荡俄罗斯市场的第一桶金。

  后来听人说莫斯科的钱最好挣,“一件皮夹克能卖到你想象不到的价格,即使傻子也能赚到大把的美金,只要你手里有货”。 关百新就在1995年用积攒的12万人民币批了6大包皮夹克,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发到莫斯科。在火车上颠簸了一个星期到莫斯科后,手拿提货单到车站提货时,却被告知“货丢了”。关百新一下子傻了,而他身上只剩下50卢布,连一张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

  当晚,人生地不熟的关百新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中国楼”,这些楼被最早发了财的中国人包下来,再转租给中国商人一边住宿一边卖货。鼓足勇气敲了无数次门,遭到无数的拒绝,关总算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同乡收留他住下,暂时有了落脚地。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