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核较量尔虞我诈何其深 多核世界何去何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半月谈:核较量尔虞我诈何其深 多核世界何去何从
2009年06月29日 11:40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从1945年美国第一家拥有核武器后,世界就开启了有核的历史。朝鲜今年5月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使核问题再次进入国际社会关注的视线,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

  核热土星罗棋布何其多

  追求大国目标是研制并拥有核武器的内在动力。核武器最初被纳粹德国视为称霸欧洲的一张王牌,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就开始着手研制核裂变技术。

  美国为追求世界霸主地位而将核武器变成了现实。1945年8月,美国将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成为第一个使用原子弹的国家。这不仅使美国从二战中获得了更大的战略利益,也使它能在战后挥舞核大棒进行威胁与恫吓。

  此后,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相继进行核研发和核试验,极大地提升了各自的国际地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是被《核不扩散条约》正式认可的有核国家,其核地位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核武器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而其威慑力依然巨大——“个头儿小压千斤”,一些国家为了迅速抬升本国的国际地位,扭转不利局面,也剑走偏锋,大力发展核武器。其中有的已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有的距离核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

  为了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生存,建国之初,以色列就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启动核计划,秘密研制核武器,并于1973年取得成功。为了保住其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地位,以色列还于1981年6月出动飞机,对伊拉克尚未开始运转的核反应堆进行轰炸,使整个反应堆成为一堆瓦砾。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对核反应堆的攻击。舆论认为,到目前为止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在印度独立前出版的一本书中说,印度以她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于独立后的第二年即1948年开始着手核能开发,并于1974年5月试爆了核武器。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两组5次核试验。印度之所以进行核试验,其目的是在国际上获得核大国地位,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军事上建立一支称霸南亚的核力量,以对抗来自巴基斯坦和所谓中国的威胁。

  为了与印度抗衡,巴基斯坦也于1998年5月进行了爆炸核装置的试验。

  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试验。今年5月,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

  此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完全具备生产核武器技术条件的国家。日本就是一例。目前,日本拥有88座核反应堆,其中36座用于研究。日本一家名为原子能情报资料室的民间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境内目前储存的钚可以累积制造1000枚原子弹;如果加上它在国外储存的钚,足够造出5000枚原子弹。可见,日本变成一个有核国家也只是意愿问题。

  此外,伊朗和叙利亚被怀疑在秘密发展核武器。韩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也都在“觊觎”核武器。由于核能也可以和平地民用——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的民用核能能量巨大、品种繁多,供应充足,而民用核能和军用核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这将为许多国家最终拥有核武器提供很大的便利。

  除了国家谋求核武器外,各种恐怖组织也企图获得核武器。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1993年至2004年间,全球共发生300多起走私核燃料事件。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恐怖组织已经拥有核武器,但在目前混乱的核控制体制下,恐怖组织真正获得核武器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全球之所以面临如此巨大的核扩散危机,罪魁祸首是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实施多重标准。对于自己的核武器库,美国尽可能地“高”、“精”、“尖”,以便在实施核打击时更“准”、“稳”、“狠”。美国的这一标准,无疑刺激了与美国有矛盾的国家去追求决定性的核打击能力。

  阿拉伯世界一直希望建立“中东无核区”,美国却一手扶植以色列,它不允许伊拉克和伊朗发展核武器,而对以色列的核武器问题三缄其口、听之任之,“中东无核区”成为泡影。

  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是美国多重标准的受益者。印度是南亚地区的大国,美国希望利用它作为遏制中国的一个“砝码”;巴基斯坦是美国北约盟国之外的国家,但可以享受北约盟国待遇,美国把它视为控制中亚、遏制俄罗斯的前沿国家。所以,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发展核武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国家,如巴西、埃及、土耳其、阿根廷等,都拒绝排除在某个时间拥有核能力的可能性,巴西甚至早已建成铀浓缩中心,试图建造核潜艇。对它们,西方核大国态度暧昧,美国传达出的信息似乎就是:只要顺从美国,就有可能进入核圈子,否则就可能列入“黑名单”。

【编辑:曹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