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袭来 "战争转嫁危机"说浮出水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金融海啸袭来 "战争转嫁危机"说浮出水面
2009年07月10日 10:4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这场风暴很快波及各个国家的各个行业。为化解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大额资金救市方案。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智囊机构和专家发出了以战争转嫁危机的声音。这让已经阴霾笼罩的世界经济形势又增加了一层阴影。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对军事有哪些影响,真的会引发战争吗?

  国防预算总体呈涨势

  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军事的影响,很多人往往会想到1929年和193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因为这两次危机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前,尽管世界各国经济并不景气,但在军费投入上,大都保持了持续增长。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57年、1973年、1980年和1990年,先后爆发了4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但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费投入看,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如果从国防预算上来观察,我们会发现此次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首先看美国。2009年2月11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09年的国防预算是5154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7%。除此之外,还向国会申请了700亿美元用于支付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在发达国家中,紧随美国之后的第二军费大国是日本。日本自卫队2009年预算为48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0.8%。

  印度,作为亚洲新兴的军事大国,近年来一直高调进行军事建设。2009年2月16日,印度政府公布2009年至2010年的国防预算为400亿美元,比2008年度增加24%,增长幅度是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最大的一次。

  此外,德国2009年国防预算为395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6%。

  如果说此次经济危机对任何国家的国防支出都没有影响,也并不十分准确。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重,俄罗斯的军费增长计划被迫大幅缩水。2009年2月1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米哈伊尔·巴比奇宣称,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2009年度的国防预算比原计划缩减15%。原定2009年军费预算为12187亿卢布,削减后为10359亿卢布,比2008年的9596亿卢布增长8%。

  军火生意风生水起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狂潮下,世界各国的大多数进出口产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只有一个行业例外,那就是军火行业。一些军火大国寄希望于通过军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作为特殊商品,军火生产同样能够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有统计表明,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能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2008年,美国的海外军售总额达337亿美元,比2007年的233亿美元增长45%,占全球总供应量的31%,并创下15年来新高。美国军火出口的基本策略就是巩固原有市场,拓展销售空间。

  在美国众多的军火出口对象中,伊拉克2008年以129.7亿美元的交易额排名第一。美国以其独特的地位,基本独占了伊拉克全部的军火市场。同时,为防止他国插足,美国把伊拉克的军火交易的控制权紧紧抓在手中。不经美国允许,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进行军火交易。

  军火出口量紧随美国的是俄罗斯、德国、法国和英国。近日,俄罗斯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称,俄罗斯2009年军火出口额将超过80亿美元。俄罗斯军火目前有10至15个买家,其中包括印度、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大量的中东国家。

  此外,很多国家也在积极拓展交易空间,以期望在日益火爆的军火市场分得一杯羹。

  多年来,中东阿拉伯国家一直是德国武器的销售禁区,但是今年却打破了这一常规。2009年5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批准了向卡塔尔出售36辆坦克的提案。

  2008年9月,法国与巴西签订了86亿欧元的军购协议,在这一协议中,法国向巴西出售了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此外,法国还将帮“巴西直升机公司”生产51架重型直升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5月24日,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放松其施行了30多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允许其武器向全球销售。日本以其先进的军事工业水平,必将迅速在世界军火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