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寿沟”使江西赣州千年遇洪不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宋代“福寿沟”使江西赣州千年遇洪不涝

2010年07月17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南昌7月17日电 (记者 段长征)当中国许多城市面临“小雨成溪,大雨成河”的内涝困局时,江西赣州城却未发生过明显积水现象。这得益于该市900多年前北宋修建的“福寿沟”,如今它仍为近70万赣州市民服务。文物专家称,这是世界城建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赣州市地处赣南,依水而生,三面环水,章江、贡水在此会合,形成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赣江。这里降雨天数多,且强度大,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自唐末建城以来就常为内涝所困。史料记载,宋代之前,赣州城因多次水灾而搬迁,到了宋代,气候更加异常,每5年就有一次大的水患。

  据赣州市文物局局长韩振飞介绍,为解决当时水患,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刘彝在此主持修建了排水系统“福寿沟”,它依照街道布局,地形特点,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全长12.6公里。与整个城市的水塘连通起来,暴雨来时可调节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而干道系统则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差,把自然降水和生活、废水排入江中,形成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自然开启。

  韩振飞称,福寿沟断面宽约90厘米,高180厘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设计科学合理,以现在的自然降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不会发生内涝。

  史书记载,公元1087年,刘彝因“善治水”,被召回京师任“都水丞”,这一官位相当现在水利部副部长。如今在赣州,一座高2.7米、重1吨的青铜雕像,坐落在市区宋城公园内,石碑上刻有光绪年间勘测绘制的“福寿二沟图”。这是该市为纪念刘彝而铸的铜像。

  业内人士表示,赣州的“福寿沟”系统,给现代城市建设设计者以启示。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增长。(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