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听证专业户回应质疑 称“最反感说我被收买”

2011年09月09日 04:4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见远成都人,听证6年,参会20多次。只为表达心声,维护公民权益

崔盐生杭州人,74岁,10年参加32场听证会,其中7次关于涨价,6次反对

  公众信了才会来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应松年

  对听证会上常露面的“听证专业户”,需要分情况判断。

  如果这些人中确实有相关利益方面事先安排的,这就是伪造民意,当然不允许;如果真的是出于对公共事业的热心,倒也无可厚非。

  但是从效果上,“熟面孔”一再出现,会导致听证会参加人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听证很难全面客观。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在听证会结束后还是要采取一定的弥补措施。比如,对听证结果或者相关政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广泛集纳观点。

  “报名的人少,经常报名者被抽中的概率也就大”,一些听证会主办者的苦恼也可以理解。但是公众认为,反正逢听必涨嘛,既然如此,参加了没用。

  我想,这里反映出来的是,听证会在中国实践了这么多年,到了需要思考如何重塑公信力的时候了。

  如何重塑听证会公信力?

  首先,还是应该保证听证会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在代表选定时,对持不同观点、立场的代表都有所照顾,保证听证会上不会是一团和气、意见一边倒。

  其次,主办者一定要准备完备的报告,向代表详细阐述进行调整的原因。说清楚了,听证会代表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情况,得出自己的判断。

  第三,对于听证会上没有采纳的不同意见一定要及时反馈,说清楚没有采纳或者作出相反决定的原因。这是对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尊重。

  作为前提,听证会的程序要严格合乎规定,要由没有利益关联的中立方来举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听证会的公正。

  听证会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也是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途径。意见听取越广泛,决策才能越科学,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水平至关重要。

  这一切的基础必然是,只有让公众信,才能让公众来。(本报记者苗苗采访整理)

  张见远:最反感说我被收买

  我是2005年开始涉足政府听证会的,到目前为止,我参加的大小听证会已经有20多次了,有四川省的,也有成都市的。

  这其中,只有一次是四川省消协邀请我参加的,其余都是自己报名。

  我对听证会热心,和我的经历有关。我下过海,做过边贸,去过一些东南亚国家,还去过非洲、欧洲。最后回到成都,在一家医院就职。

  多年走南闯北,特别是多次到国外,我耳闻目睹国外民众参政议政的情况,每次都很感慨。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如今也允许和鼓励老百姓听证,我很高兴,很乐于参加,很愿意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

  我最反感有人说我是被政府“收买”去参加听证会的,那是瞎说。当听证员也要靠竞争,要PK。

  有一次,成都市举行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立法听证会,报名的有30多人,正式听证只需要6人。有关部门对我们进行初选,报名者各自发表意见,公平竞争。有一次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选群众评委,报名50多人,确定3人,我被选中。

  在听证会上,我坚持我的观点,从不人云亦云。比如去年讨论成都地铁票价,我主张两元一票制,与政府部门的规定不符,但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还有,去年成都热议的城区占道停车收费问题,我持反对意见,我的意见被提前透露出去,有人就阻碍我参加听证,完全不是有人说的给政府当“托儿”。

  参加听证会,没有任何报酬,吃饭自备,有时连喝水都是自己带。参加听证会,为的是维护公民的权益,我是凭公民的良知和正义感去参加的。(本报记者刘裕国采访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