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学者:要创造条件让“地沟油”产业改邪归正

2011年09月16日 10:1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饮食的特点决定了,每天都会产出大量富含油脂的厨余,如能将其转变为工业用油,尤其是生物柴油,就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日本已建立从厨余中提炼生物柴油的全套运作和管理体系,从收集、提炼、加工,到炼成生物柴油后加入蓖麻油确保其不上餐桌,一一谋划周全。邻国已经做到了,中国没有理由说做不到。人民期待着摆脱“地沟油噩梦”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特大的生产销售“地沟油”的系列案件,摧毁涉及14个省的犯罪网络,捣毁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这是公安部门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大案,也可视作国家就国内存在的地沟油生产销售问题的“首次正式表态”,意义重大。

  地沟油,说起来令人恐怖,其“最不可怕”的来源是厨炊用过的废弃油,最恶心的是由厨房流入下水道甚至粪管的浮油。看过网上传播的一个视频,其中从泔水中炼制地沟油的大锅里飘着卫生巾的镜头,足以让人从此对这三个字闻而色变。

  然而,如此一个恶劣的“产业”已经半明半暗运作多年,并形成了由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构成、上下游分工合作的利益链。虽有媒体多次曝光揭露,但公众此前看到的一直只是各地零星的一些整治行动;这次,终于有一家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披着“高新绿色企业”外衣的济南格林公司落入法网,让人为之一振。

  全程落实监管地沟油仍有诸多难题

  这次公安部门真是花了大功夫,但打击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恶劣行为,可谓任重道远。要对地沟油全程落实监管,还面临不少难题。

  首先,要将作恶人员绳之以法,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他们把地沟油当作食用油销售。掏捞、粗炼、倒卖和深加工这四个环节的人,往往谎称他们搞的是“工业用油”,所以难以定罪——真的用厨余生产油脂,属于“资源循环利用”,还应该鼓励,格林公司“高新绿色企业”的招牌,就是借这个名头弄来的。另外,将地沟油卖作食用油的人,行事如鬼魅般,且各个环节跨省分布,使得监管和整治更难落实。

  其次,至今研究人员尚未找到地沟油的特征性指标,无法一锤定音,让混迹于粮油市场的地沟油原形毕露。上规模的地沟油生产企业,按照食用油的指标,设计“深加工”工艺,借助各种物理化学处理,再按一定比例同食用油混合之后,地沟油的各项指标便可与食用油无异——缺乏检测识别手段,市场监管难以落实。

  最后,生产地沟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良好”。掏捞是个力气活,没有技术含量,只要不怕恶心;粗炼,人工和燃料是主要开支,产出的“粗油”却可卖到3000元一吨;中间商收购粗油转卖化工厂,售价5000元以上,扣除运输等成本,每吨稳赚数百元。而格林公司以5600元一吨收进后,仅仅经过物理加工,售价就能上蹿到8300元。在市场上,现在大豆油的价格大概是每吨10000元,零售商有差不多20%的毛利空间。按照市场经济的常识,利润越高,铤而走险之辈越多,监管所需的力度越大,成本越高,效果则越难如人意。

  要创造条件让“魔鬼”产业改邪归正

  针对这些现实困难,专家提出,在严防地沟油流上餐桌的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这一“魔鬼”产业改邪归正。中国饮食的特点决定了,每天都会产出大量富含油脂的厨余,如能将其转变为工业用油,尤其是生物柴油,就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日本已建立从厨余中提炼生物柴油的全套运作和管理体系,从收集、提炼、加工,到炼成生物柴油后加入蓖麻油确保其不上餐桌,一一谋划周全,比如加蓖麻油,是因为它如被食用,会刺激肠道促进排便,消费者就可能发觉并采取维权行动,找见利忘义的餐馆老板算账。

  主要借助市场机制来管住地沟油的方式,最关键的是找到生物柴油和地沟食用油的三个“成本-效益”平衡点。

  其一是市场效益的平衡点。赢利状况是决定生产者将地沟油卖作生物柴油还是食用油的一大因素。生物柴油价格过低,地沟油很可能流入粮油市场,高了,则公共财政不堪负担;同样,厨余的收购价高了,炼制生物柴油的企业接受不了,低了,地沟油生产者又会来抢。根据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精准确定生物柴油的价格,可以起一定作用。

  其二是综合效益的平衡点。将地沟油冒充食用油者,不但要付出生产成本,还要面对法律后果,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就增加了后一种成本,可减低他们的生产动力;如果再提高对生物柴油的补贴,可以对生产生物柴油产生明显的引导作用。

  其三是财务效益。政府监管地沟油,确保其不流上餐桌,需要管理成本,这个成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成本”指政府用于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和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财政开支;“被动成本”指用于加强监管、打击犯罪的支出。两种成本相互关联、此消彼长,但显然前者的意义更大。

  所以,明确政府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大监管力度,疏堵结合,化废为宝,解决地沟油上餐桌问题,还是有希望的。邻国已经做到了,中国没有理由说做不到。人民期待着摆脱“地沟油噩梦”。(顾骏)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