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戴秉国:和平发展不是忽悠 “国强必霸”走不通

2011年09月27日 1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7日电 国务委员戴秉国近期多次强调,中国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是拿来忽悠外国人的,而是坚定要走的路。他指出,所谓“国强必霸”的道路走不通,世界已成“地球村”,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要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哄骗外国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随即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15日下午,“中国的和平发展”座谈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戴秉国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哄骗外国人的,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是透明的,政策是明确的,态度是真诚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说话是算数的。

  戴秉国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国强民的战略抉择,是中国为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的必由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戴秉国说,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它是立足于自身基本国情,真心实意、自觉自愿的长期战略选择。中国不会偏离和平发展的轨道。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与国际社会的支持密切相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同情和理解。

  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

  9月22日,戴秉国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文章指出,在当前世界,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人家也活得好。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

  文章指出,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携手共进、共度时艰应该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理念。

  文章强调,秉持这种理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致力于通过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实现国家振兴,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努力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同时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追逐霸权是害人害己的死路、绝路

  9月25日,戴秉国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和平发展不仅使中国自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且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福祉。对这样一条既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也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道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

  文章强调,中国宣示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即使将来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和平依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我们深知,一旦偏离这条道路,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文章称,中国宣示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拿来应付外国人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别的路是不能走、走不通的。中国决不会逆历史潮流而动,决不走追逐霸权、“国强必霸”的老路,那是一条害人害己的死路、绝路。

  同时,中国宣示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走和平发展道路已经上升为中国党、国家和人民的坚定意志,细化为国家内外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体现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对外关系中,具有坚实的国家政策和战略基础,是言行一致的。

  和平发展方针政策最符合中国利益

  26日,戴秉国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举行中英战略对话时再次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的战略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离不开包括英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26日晚,戴秉国在伦敦同英国学者举行座谈,就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他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各国都是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格局,大家只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不能靠转嫁危机来维护自身利益。

  戴秉国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立足于中国自身发展,决不搞侵略扩张。纵观世界历史,所谓“国强必霸”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是拿来忽悠外国人的,而是自己要做的,这最符合中国的利益,也最符合世界的利益。我们致力于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周边环境,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