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经济战“疫”录: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多地调低应急响应等级

经济战“疫”录: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多地调低应急响应等级

2020年02月26日 2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各地民众“硬核”复工:与春天一同复苏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经济战“疫”录: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多地调低应急响应等级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夏宾)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复产,中国“因地制宜”。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中央提出,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直言,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政策,既要敢担当,也要有能力,各地情况不同,政策不同,在疫情可控前提下恢复生产、恢复经济。

  “防控疫情到现在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应该强调不要存有麻痹、侥幸心态,而成绩就是现在推进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基础。”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如是说。

2月26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五百户镇,港龙公司的工人正在用机床生产车架。河北省按照坚持精准施策,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有力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宋敏涛 摄
2月26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五百户镇,港龙公司的工人正在用机床生产车架。河北省按照坚持精准施策,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有力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中新社记者 宋敏涛 摄

  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24时,全国连续14天治愈出院超千人;多个地区连续多日保持新增确诊病例为0。

  中国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对中新社记者说:“各省区市都在依据(当地)疫情情况来确定低中高风险,根据不同风险决定怎么复工。具体的风险判定和复工复产由地方政府自己把握。”

  根据中新社记者此前对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的梳理可知,疫情相对严重区域,复工率稍微偏低,而疫情相对较轻区域,复工率整体较高。

  中央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

  目前,依据有关规定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多地调整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响应等级。

2月25日,云南昆明薇诺娜护肤品生产车间内,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随着云南省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举措的实施,该省企业正有序复工复产。<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2月25日,云南昆明薇诺娜护肤品生产车间内,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随着云南省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举措的实施,该省企业正有序复工复产。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告诉中新社记者,调整响应级别意味着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既能保证防控措施不断,也能发力复工复产。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赵伟认为,在“差异化防控策略”的指导下,生产和需求的修复将逐步实现而非一蹴而就,完全修复或仍需时日,这是根据疫情发展和政策调整而逐步实现的。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在逐步提高,截至2月24日,浙江已超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70%;而根据监测,中小企业亦陆续开工,总体开工逐步回升,开工率已接近30%。

  支付宝数据显示,在其监测的首批复工小店中,有39%已将自己的单日流水恢复至春节前的日常水平,成功实现“回血”。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在复工“新稳态”下,政策重心有望迁移至非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工具,两方面的举措值得期待。

  第一,因地制宜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疫情平缓地区,在加强起点、终点防疫监测的前提下,取消不必要的物流阻碍;在疫情重点地区,针对性地提供物流补贴,修复经济基本循环。

  第二,针对性地打破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两难”处境。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各地方政府有望加强政策引导、物资支持以及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协同,分批、有序完成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供求匹配。(完)

【编辑:周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