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低风险地区陆续复课 多措并举防风险

中国低风险地区陆续复课 多措并举防风险

2020年03月31日 2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教育部回应高考延期:确保考生健康 保障教育公平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低风险地区陆续复课  多措并举防风险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中国低风险地区陆续复课 多措并举防风险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今年的春季开学来得格外晚。高考延期、艺考延期……少数地区学校迎来复课之时,大部分地区学生还在焦灼等待。

  3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主题为“低风险地区开学复课”。大中小学生如何复课、中国在海外留学生、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如何应对疫情,中国官方给出了最新建议。

  高考延期一个月 录取顺延

  今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受疫情影响,高考从6月延至7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这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健康第一”,二是“公平第一”。

  当前,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同时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小。

  疫情发生后,各地延期开学并安排高三学生居家学习,学生复习备考普遍受到影响。由于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影响更大。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以使考生多点时间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高考延期一个月,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也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据王辉介绍,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10月初开学。

  大学复课:错层次错区域错时

  近期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陆续开学。4月1日,青海省将开始大学生复课。4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也将陆续复课。4月10日,山西省高校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年级也要陆续复课。4月13日开始,江苏省高校也将陆续复课。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将此举称之为“逆向前行”,同时他也承认这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

  王登峰强调,高校复课第一是要错层次开学,首先优先安排毕业年级以及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第二是要错区域,本地生源的学生先复课,外地低风险地区学生再复课,高风险地区的学生暂不复课;另外是错时复课,每个高校基本在两周内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地域的学生返校。

  中小学:假期延长会否影响暑假由学校确定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开学以后如何跟在假期延长期间的在线学习做好衔接是个问题。王登峰表示,如果在线学习安排了新课,学校在开学后要组织好串讲。如果在在线学习期间没有开设新课,开学之后就要从零起点开始教学。

  开学是否需要戴口罩,王登峰强调,在低风险的地区,在学校教室上课是一个聚集性强的场所,必须戴口罩;在户外运动场,人和人间隔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至于假期延长会不会对暑假以及将来寒假造成影响,这种情况由各个学校和各地根据学生学习和课程进行的情况自主决定。”王登峰说。

  来华留学生:做好线上教学

  为了应对当前疫情,目前中国采取停止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的临时措施。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表示,对现在在境外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各校做好网上授课等线上教学;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学术支持,通过线上指导等方式协助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等。

  “同时,对于有休学、退学或者延长学习期限意愿的来华留学生,我们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刘锦说。

  海外留学人员: 有问题可找使馆

  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总数约160万人,目前在国外的约142万人,其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例。

  刘锦表示,对确诊的留学人员,中国驻外使领馆第一时间提供领事保护,积极协助在当地就医。目前,在外确诊的留学人员均得到及时诊治,其中11人已经痊愈。

  针对一些国家政府和学校采取停课、封校、封宿舍等管控措施,有些留学生面临着签证过期问题,教育部指导驻外使领馆教育部门加强沟通交涉,敦促学校合理安排中国留学生的学业生活。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更加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国际长途旅行面临行程不确定和感染高风险,刘锦建议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各国防疫要求,科学理性做好防护,尽可能减少长途旅行,避免交叉感染。

  “大家现在比较紧迫的一些困难,如住房、医疗、学业、签证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与驻外使领馆保持联系。”刘锦说。(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