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王召明:做生态要脚上带泥、身上带土、眼里有绿

王召明:做生态要脚上带泥、身上带土、眼里有绿

2020年05月21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两会访谈)王召明:做生态要脚上带泥、身上带土、眼里有绿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1日电 题:王召明:做生态要脚上带泥、身上带土、眼里有绿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约访王召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总是忙碌在各地的科研基地和生态修复项目上,脚上总带着泥土。他总戏称自己是个“草民”,一个学了知识的牧民。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的另一个身份是内蒙古蒙草生态集团董事长,在过去的数年中,他与团队秉承“尊重生态 师法自然”的理念、钻研推广使用“特色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并在干旱地区啃下许多生态修复的硬骨头而被外界所熟知。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王召明麾下的生态集团投入专项资金在科研生产基地、种业基地开辟出专门用于生态科普教育的空间,内蒙古和林格尔的草原植物博物园、大青山脚下的种业中心(百草园)等已经免费向社会和各学校开放。

  王召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生态一定要脚上带泥、身上带土、眼里有绿,才能下笔有神。只有身处其中,多参与、多领悟,才能明白大自然是最好的生态修复老师,才能学会最合理的修复方案和生态系统。”

  “从城市到郊外,从郊外到野外,客观地讲,不是我们想种什么就能种什么,而是土地需要什么,我们才种什么。每一种植被都应该是土地的皮肤,而非衣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更应该养育一方植物。”在王召明的家乡内蒙古草原上,很多节水、抗旱、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能在当地生存得非常好。

  王召明说:“正是受草原生态的启发,我们把这些草原上、荒漠里、石缝中的适地乡土植物,应用到生态修复中,取得了成绩。”

  他进一步解释:“自然规律也是最好的选择大师,一个地方能种什么、该种什么、最适宜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大自然都给了我们答案,做生态修复就是要向自然学习。”

  做生态修复,亦需与时俱进。“当下,从线下到线上的互联网化、智能化的热情已被整个社会‘点燃’,生态修复行业也需要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智能、精准、远程管理山水林田湖草不同生态,开展创新性变革。”王召明说道。

  “现在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当地的水、土、气、动物、微生物等等,然后计算出精准的、最适宜的修复方案,摆脱过去靠经验、种景观的模式。同时通过数据系统及物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检查、管理每一个项目,实现动态项目的实时动态管理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都无形中提高了精准度和效率。”王召明如是表述自己对大数据的理解。

  “现在我们把生态大数据产品化,并做了极大丰富,如林草防火大数据、肉牛产业大数据、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矿山大数据、野生动物管理大数据等,都是依托5G信息化、人工智能,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结构上的不断创新探索。”王召明说。

  “此次疫情,让民众再次清醒意识到要尊重保护自然,学习理解大自然的生态系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王召明说,“作为生态修复行业,如何让大数据更精准、更高效地应用到生态保护及产业导航中,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