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磕头谢恩”新闻需要政治伦理审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磕头谢恩”新闻需要政治伦理审查
2009年03月20日 10: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河北蔚县农民李树贵在天津巧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其患白血病的儿子李瑞成了各级领导“紧急关怀”的对象,现在看病“不差钱”了。针对此事有一档新闻访谈,题目叫“白血病儿家长:我要向温总理磕一辈子头”。在文中,除了李树贵“磕一辈子头”的表态外,一堆白血病患儿的家长也说:“我要是遇见总理,要给他磕100个头。”在另外的媒体上,则有“总理爱民如子”的说法。

  听到这类说法,相信不少人会感到别扭,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李树贵是农民,是人民一分子,是国家的主人;而温家宝是国务院总理,是人民公仆。总理对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一定的政治责任,在帮助李瑞治病这件事上,总理既有个人的人道情怀,也有作为总理的政治责任。李树贵对总理可以心存感激,但依现代政治伦理,他也可以坦然受之,没必要“磕一辈子头”。

  但报道符合客观事实,不存在歪曲或造假的问题。此类新闻,大概就是新闻学所谓“客观主义报道”。在社会现实中,对政府领导进行仰视、对各种公务行为感恩戴德的,确实大有人在。总理关心人,他们认为是一位好总理的个人德行;总理帮助人,他们认为是一位好总理“爱民如子”。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媒体如实加以报道,符合新闻原则。至于世人如何解读,报道效果怎样,那是社会的事。

  感恩戴德表征一种臣民文化,报道并非肯定这种“传统文化”,更不是要弘扬它。揣摩报道的本义,大概是通过患儿家长对总理的感恩戴德,来突显他们面对白血病及巨额医疗费的无助,并呼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患儿家长的尴尬处境明摆在那儿,根本用不着靠“磕一辈子头”来突显。渲染他们感恩戴德,纯属多此一举。

  既然客观报道出来,社会上会有一种批判的眼光,从而消除一部分臣民文化的流毒。但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家学者,不可能运用现代观念、标准、工具去做“消毒”工作。他们会从新闻中得到某种印象,比如一场与总理的邂逅是一条解决生活难题的终南捷径;领导助人是“关怀”,被关怀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因为社会上认为,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根本不配享受慈善或帮助。于是人们更加倾向于感恩戴德,并使之溢于言表,以证明自己有获得关怀的资格。

  在中国,政府官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公仆,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这是“政治正确”的表述。说“总理爱民如子”,将总理作父民作子,显属政治不正确的表现。总理以总理的公职身份帮了李树贵一把,媒体渲染李树贵要给总理“磕一辈子头”,这也是一种政治不正确。温家宝总理自己说,“我毕竟是一个总理”,该做的工作“力度还不够”,这体现了总理的政治责任意识。总理与公民人格平等,总理对人民负责,这是现代政治伦理的基本要求。

  但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少数记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老百姓向某个官员磕头谢恩、对一级政府感恩戴德、对某个组织歌功颂德总是兴趣盎然,津津乐道。有时候,会有记者专门捕捉磕头、颂歌、流泪之类的镜头,甚至会以导演手法无中生有,以使报道合乎“时宜”。这样做,看起来“客观主义”,实则包含着陈腐的观念暗示。这既有违现代政治伦理,亦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对于那些磕头谢恩、歌功颂德之类的“客观事实”,我们的新闻界应当搞点政治伦理的自我审查了。(杨于泽)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