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 GDP计划2020年超韩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东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 GDP计划2020年超韩国
2009年04月12日 13:59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天,珠三角各市现场会刚刚结束,省委、省政府就紧接着召开全省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动员会,正式吹响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号角。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作《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的起草说明。

  汪洋指出,国务院去年底批准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着眼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着眼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着眼于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东的信任与支持,是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汪洋指出,今年以来,我省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开局良好,“三促进一保持”有新进展,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有新成效,开放合作与体制创新有新动作,应对危机保增长出现了积极迹象。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贯彻实施《规划纲要》才刚刚开始,成绩不能估计过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贯彻实施《规划纲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面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当前,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已定,《规划纲要》的任务也十分明确和具体,完成好、落实好这些任务,就是一个字“干”。全省上下都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在“干”中扎实推动《规划纲要》和《决定》的贯彻落实,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汪洋强调,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关键是要领会精神实质,抓住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要深刻理解和深入挖掘这八个字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威力,进一步把握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推动《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推动发展模式转变要有新突破。要正确理解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工作思路,鼓励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在若干年内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谋划和推进大项目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转变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处理好内外需的关系,形成内外需并重,“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增长动力格局。积极促进个人消费,逐步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二是构建互动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要有新突破。从珠三角内部,重点是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全省大局看,重点是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珠三角一体化不是“等同化”、“同质化”和“一城化”,一体化的关键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珠三角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体制环境,实现错位发展。

  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要推进珠三角各市内部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提升珠三角的过程,更要注意与带动东西北统筹部署,始终把带动东西北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当前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主抓手”,就是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必须坚定不移,一抓到底。三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有新突破,积极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把深化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作为重中之重,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方位加强与泛珠、东盟、台湾等地区经贸合作。抓住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会,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进行低成本扩张,积极打造自己的跨国公司。四是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要有新突破。切实防止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重产业建设轻民生改善的倾向,把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与经济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重点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更好地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汪洋强调,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过程中,要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今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

  汪洋要求,贯彻实施《规划纲要》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狠抓工作落实的整体合力。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群策群力促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民间智库资源,使之成为广东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黄华华在讲话中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珠三角各市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推动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是:“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一年开好局”是指:2009年作为《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要确保实施《规划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取得初步成就。“四年大发展”是指:到2012年要实现《规划纲要》第一阶段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年大跨越”是指:从2008年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规划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使珠三角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贯彻实施《规划纲要》要遵循的六个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辐射带动、服务全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上下联动、合力发展。

  黄华华强调,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不断开创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工作新局面。一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二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环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要全面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着力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加快形成“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和“珠中江”经济圈,突出在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一体化上下功夫。珠三角各市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实际认真完善本市的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使珠三角从整体上形成互相协调、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四要增强珠三角辐射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发展能力,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大力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五要推动粤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支持珠三角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大力推进CEPA政策先行先试工作,重点在金融、旅游、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六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今年力争率先走出危机

  2009年是《纲要》实施的第一年,要开好局、起好步。按照《决定》中的有关要求和指标,今年珠三角地区要达到“一年开好局”的目标要求,力争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珠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要达到3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200元(2007年价,按2008年平均汇率1:6.95计算,约折合9381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0.1%。

  2012年GDP达40000亿

  到2012年,《纲要》第一阶段目标顺利完成,实现“四年大发展”。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建成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有关指标,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约折合115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1.0%;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

  2020年GDP达72500亿

  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实现“十年大跨越”。届时《纲要》发展目标全面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约2倍,达到72500亿元,力争赶上韩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约折合19400美元),超过台湾地区现有水平,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迈进的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全国创新型区域。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港澳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成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胡键 岳宗 崔朝阳)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