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呼吁:不要动辄以“诽谤”扼杀公民监督权(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法学家呼吁:不要动辄以“诽谤”扼杀公民监督权(2)
2009年05月25日 03: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隆德大学学者玛琳娜来自瑞典,她说,在瑞典,有专门的新闻监督委员会,它是一个行业自治组织,被监督对象对媒体报道有任何意见,可以反映到新闻监督委员会,由其进行处理,而不是直接指向媒体。记者收受钱财这样的事件,可以举报到新闻监督委员会进行调查处理。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肖霖认为,应该把记者的人格和报道的事实区分开。“报道的事实没有人管,记者收钱却管得比谁都积极,而且公权力是掌握在被监督者手里的,难免会让人想到打击报复。”他认为,即使记者有问题,也应该由第三方调查,而不应该由被监督者行使抓捕权力,比如,杏花岭区检察院抓捕央视记者李敏,就很难服众。

  “不是说记者收钱是应该的,它不应该进入刑法的处罚范围,而属于行业自律的范围。”周泽说。

  李勇认为,我国早期的媒体声音比较一致,近年来媒体行业出现一些负面事件,也正说明媒体在走向多元化。“封口费”不可能让所有媒体噤声,确实有一些媒体记者收取钱财而放弃了新闻报道的责任,也有一些记者收钱才做文章,但这些都属于道德谴责的范畴,可以由其他媒体进行揭露,或开除其从业资格等,但不应因此夸大其性质而动用公权力。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王俊秀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