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反腐冲击传统格局 面临民意审判等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民间反腐冲击传统格局 面临民意审判等问题
2009年06月22日 09: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只有让民间反腐有个制度化出口,才能把民间反腐力量更好地纳入到整个反腐资源配置的序列之中,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在对各级官员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阳光”监督中,近年来不时可见我国民间反腐力量的身影。

  《瞭望》新闻周刊近期调查发现,以陕西省“华南虎照造假事件”最终被揭穿为标志,我国民间反腐已从传统的举报、信访等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反腐,并形成体制外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

  而从另一种视角看,这样的网络民间反腐,虽然有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等明显优势,但因在法律规范上存在诸多缺失,也遭致不少质疑和指责。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在我国反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整合官方反腐资源的同时,有效地规范、调动和发挥民间力量参与到反腐败行动中,使官方资源与民间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应成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民间反腐”力量勃兴

  网络盛行前的民间反腐,多少有些个人的悲壮色彩。那些单枪匹马的民间反腐人士,面对的是掌握着公共权力和丰富社会资源的当下权贵。

  陈荣杰就其中一位让人敬佩的老人。自1981年从湖南娄底地区公路局退休后回到长沙定居,时年64岁的陈荣杰老人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几乎都用在举报官员的腐败问题上。2003年3月,湖南女巨贪、原湖南省建六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蒋艳萍被判处死缓,就是陈荣杰老人历时12年不懈举报的结果。

  在退休后的20年里,这位被百姓称为“反腐斗士”的老人,总共将20多名敛财贪色的腐败官吏拉下马。而陈荣杰老人也因“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曾被人报复,多次遇险。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这样“独行侠”式的传统反腐已渐渐远去,而网络为民间反腐开辟了一条更安全、更便捷的新通道——民间反腐人士或自建网站,或利用各大网站论坛,把手中的证据、资料等全部呈现,直接号召、凝聚民间力量推动官方介入对腐败案件的查处。

  其中轰动一时的是,2004年6月,被人称为“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在自己创建的“中国舆论监督网”上贴出《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详述了李信涉嫌贪污、受贿、绑架、故意伤害等违法违纪行为,还附有数张李信向举报人李玉春下跪的照片。检察机关介入查实后,李信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网络民间反腐在深度和广度上已有所推进,民间反腐人士除了自建网站外,更多的则是在各大知名论坛发帖制造轰动效应,最大限度地为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监察部门提供有关腐败行为的线索。

  在民间网络反腐的强大攻势下,2008年,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深圳“猥亵女童”局长林嘉祥,剑阁“节约”局长曹正直,“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等官员相继落马。今年以来,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因2003年公款支付娱乐消费的清单在网上发布引来舆论哗然而被免职;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党组书记、副指挥吴权书,也因网友曝光了一份当场官员低价购拆迁安置房名单被“双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98亿。这个庞大群体中的民间反腐人士,只要坐在家里轻点鼠标,就可完成整个举报过程,所隐含的反腐力量,足以令很多腐败官员不寒而栗!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