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以"优先条件"量化考核干部 成干部选任导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洛阳以"优先条件"量化考核干部 成干部选任导向
2009年06月23日 10:00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项项条件“硬”起来,一条条“杠杠”“实”起来,河南洛阳市以“优先条件”量化考核干部,使其成为干部选任的导向——

  在河南洛阳市,领导干部将有两套档案:传统的履历档案,在选任时起关键作用的“优先条件”档案。

  眼下,“你有几个‘优先’”?正成为洛阳领导干部比较业绩的常用语。2006年以来,市委逐步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优先条件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促使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干好工作争创“优先条件”,在干部选任时多比“硬杠杠”,不用“跑和要”,干部选任风气焕然一新。

  筑门槛:

  274人报名,100人挡在门外

  连报名资格都不够,何谈什么“拉、跑、要”?

  “如果没这几个优先条件,我可能也就退休时享受个正处待遇。”47岁的马武立原任洛阳市供销社副主任,在去年底洛阳举行的一次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台办主任。

  “供销社与外界交流少、人不熟,几次民主推荐,得票都是17名竞争者的中游,但我的优先条件数量却是所有人的第一。”被认定有4个优先条件的马武立,一下子跃居前茅。而他参加的这次选拔,恰是对洛阳施行近3年的新用人机制的一次检验。

  “市委规定,选任县级实职领导干部职务要具备3个以上优先条件。因为‘优先’不够数,274人报名,100人连报名资格都不够,何谈什么‘拉、跑、要’?优先条件首先起到了‘门槛’作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力强说,尽管为此组织部门工作量至少增加3倍,但在干部提拔的关键和敏感时刻却“轻松”许多。

  “任用干部必须具备基本条件,择优使用需要优秀条件,不拘一格需要破格条件,避免失误需要一些否决条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少敏说。

  “在县处级岗位上连续任职10年以上,且年度考核优称率均在90%以上”;“承担过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累计时间2年以上,并做出突出贡献”;“近3年年度考核优称率在95%以上”……洛阳规定,具备领导干部任职基本条件时,每符合一条,记一个优先条件。

  “破格条件”主要针对特别优秀干部可放宽基本条件。比如,“年龄在35岁以下,且连续5年年度考核优称率达95%以上;”“被市委由相对发达地区选派到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地区工作3年以上,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

  否决条件方面,主要设置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规定的要求,以及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内容,旨在严把选任的第一道关口,避免干部出现“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现象。

  这些条件的设置,让洛阳干部精神面貌为之大振:只要多出业绩、多创优先条件,就有“奔头”!

  敢破难:

  改革领导干部选拔提名权

  求解“谁提名”“提名谁”“怎样提名”难题

  前些年,洛阳纪检部门曾查出个别干部用公款跑官、要官、拉票。

  “不跑不要傻干活,领导如何看得见?”有干部心中疑问。“干多干少一个样”、“无功就是过”思想在部分干部中流行。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要改变个别人说了算或者唯推荐票的现状,给领导干部选任提名装一个‘硬杠杠’!”市委一班人下定决心。

  干部选任的核心环节是推荐提名、组织考察和研究任用。初始提名是首要环节。“优先条件的提出其实就是领导干部选拔提名权的改革。”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是这一探索的倡导者。他分析领导干部选拔提名权:“谁提名”是要害,“提名谁”最敏感,“怎样提名”是改革核心。“洛阳的探索就是把提名权从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手中,交给大家共同认可的政策、原则和程序”。

  选拔办法一试行,多数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开始琢磨钻空子:受表彰可加分,我所在部门就多设几个表彰项目,或跑上级部门多要几个名额;招商引资可加分,我就实行“一人招商,多人共享”……以政策破解对策,组织部门“见招拆招”,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现在的文件已是第三稿,实现了一年一完善。

  优先条件的评定牵动干部的切身利益,唯以公开促公正。个人申报、单位初审、分类评审、综合复审、组织确认,一道道、一关关,都阳光操作。个人申报、群众监督、组织审定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确保了认定办法与结果经得起推敲、质疑。

  6月18日,记者见到洛阳市商务局对领导干部申报的招商引资认定结果:72名申报干部中,19人认定了招商引资的优先条件(破格条件)。

  “这一结果,还要反馈给个人,再听他们申诉,然后再次组织确认。”于力强说。

  “今年局里用这个方法选拔了一名正科、两名副科级干部,群众反映很好。”作为新机制的受益者,任市畜牧局副局长不满3年就提拔为市农机局局长的裴万嬴正把这些探索贯彻到工作中去。

  抓配套:

  优先条件评定基础哪里来?

  “三位一体”考实业绩,平时考察考准水平,知识测试考升素质

  优先条件评定的基础从哪里来?与之相配套,洛阳建立的是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和经常性考察体系。

  2006年以来,洛阳推行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考核标准:规范业绩认定程序,建立了业绩过错认定周报制度、公示制度;完善表彰奖励办法,严格表彰申报、审批、把关等程序。市委还把考核结果与精神文明奖、绩效补贴相挂钩,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任的对接机制,全面客观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及工作实绩。

  平时考察制度的建立,则有效解决了以往“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问题。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文明城市创建、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洛阳推行领导干部平时考察工作制,使考察不仅是提拔干部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推动工作的“助推器”。全市先后考察领导干部175人次,其中对73名领导干部考核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对8名领导干部考核情况记录在案,对6人进行通报表扬,对23人进行提示性谈话。今年3月,市委根据去年县(市、区)行政正职平时考察的情况,把7名工作政绩突出的县(市、区)长选拔为县(市、区)委书记。

  为提升干部素质而推行的公务员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曾经在洛阳引发部分干部的满腹牢骚。

  “历史上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是夏、商、西周、东周____、曹魏、西晋、____、隋、唐……”

  “《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_____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这是6月13日刚结束的洛阳公务员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部分题目。这一天,459名领导干部走进考场,闭卷考试。洛阳每年对干部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进行测试,将考试结果纳入干部学习档案管理,记入《干部绩效登记表》,并把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干部提拔的一个优先条件。如今,这样的考试已组织了3次,根据实际情况,考试方式也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调整为40岁以下干部闭卷考试,干部也由不理解到很支持。

  以“优先条件”量化考核干部,有力引导着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上,有效遏制了托关系、走门路、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2007年至今,群众对选任干部的信访量大大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

  “这一探索虽然效果明显,但制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不仅要起到‘门槛’作用,还要切实起到加分和决定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连维良充满信心。(记者 曲昌荣)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