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水“智库外交” 助推经济外交增加影响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试水“智库外交” 助推经济外交增加影响力
2009年07月10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新一轮沿海开发中,中国应该通过建立智库活跃经济外交,通过更积极的经济外交增加其影响力

  本刊记者/王维博 文/纪学龙

  7月2日至4日,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主办方,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还被赋予更多“经济外交”的使命——它把30多家国际顶级智库、100多名各国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全球500强CEO请到了北京。

  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全球如何走出金融危机,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之策。应邀人员中不仅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等各国前政要,还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桑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秘书长素帕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加藤隆俊、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努斯、蒙代尔等国际知名经济学者人。

  “超级智库”亮相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于今年的3月20日,7月的峰会是它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亮相。人们更习惯于将其称为“国经中心”以区别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前者被看作民间智库,而后者被认为是官方智库的代表。

  国经中心的“豪华阵容”浮出水面:理事长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会成员有现任部委高官,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和张国宝,也有来自地方、部委、核心研究部门的资深人士,如中央政研室原主任滕文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国研室原主任魏礼群、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等。

  此外,国开行董事长陈元、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北大教授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等等也名列其中。

  郑新立介绍,与社科院、国研中心等长于经济理论、国内经济研究不同,国经中心显然更注重国际经济,结合国内经济走向展开对策性研究,而众多在部委担任要职的官员则可以把握火候将研究成果直接报送中央高层。

  除豪华阵容和特殊定位外,国经中心备受瞩目的是其“民间色彩”。

  郑新立说,新成立的国经中心在资金来源上,除财政拨款500万元开办费外,还以基金董事会的形式吸收国企、民企、外企等资金,以保障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尽量使“研究成果不受任何赞助方的影响,也不会为哪家企业说话”。

  一个现象颇具意味,为突显这一“民间”色彩,此次峰会的举办地点既不是传统的国务院大礼堂,也不是“老面孔”钓鱼台国宾馆,而是在更具商务与外交色彩的中国大饭店。

  但此举丝毫没有降低此次峰会的“规格”,7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出席“全球智库峰会”的主要外方代表,而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则亲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长期对智库研究,同时也是一家民间智库负责人的仲大军认为新亮相的国经中心依旧 “官方”色彩浓厚,“筹集的大多是国有资产,从人员到模式和社科院并无区别。”仲大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峰会上声音众多,但是中国民间的智库却整体缺席。

  “智囊”新尝试

  与日益增加的智库数量相对,公众对经济学家经济预见能力的质疑不断升级。去年,北大某著名教授曾预测深圳房价一年内不会下降,最终登整版文章向市民道歉。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轮集团董事长刘革新更直言:“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

  被网友戏称为“砖家”的智囊们,屡屡陷入其“独立性”争论。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看来,根据资金来源,当前中国的智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政府专门成立的机构;第二类是独立经营的民间智库;第三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第四类是挂在大学名下,由国外资金资助的智库。“独立性是每一家智库所追求的,但资金却决定了智库所能提出的观点。”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新国际经济项目主任杜达什在7月4日的峰会发言上认为,智库并没有真正的独立可言:“在智囊团你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但实际上你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智囊团也经常受制于某些利益集团。但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可以保持较高程度的独立性。”

  “民间智库很弱小,影响力也小。人员比较少,设备也比较差,虽然有时候研究成果不错,但是没有市场模式,研究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仲大军也深感无奈。

  国经中心试图做一些新的尝新。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向媒体介绍国经中心时称,美国政府很多高级官员来自于智库,卸任后又重新返回智库。例如,基辛格进入白宫前曾任职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而离任后又回到智库工作。“这种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这种模式如同‘旋转门’,使智库真正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政府决策、公共舆论有直接影响力。”

  一名分析人士说,国经中心吸收了曾培炎等一批前高官,这部分人“既接近民间,又熟悉政府运作,知道决策层要什么”。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