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生死时刻见真情(之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生死时刻见真情(之一)
2009年07月11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乌鲁木齐七月十一日电 题 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生死时刻见真情(之一)

  记者 陶拴科

  三十人连救四十人

  提起几天前的暴力事件,伊力夏提·吾甫尔心有余悸,“我现在满心愤怒,觉得那些坏人害了好人。”

  七月五日当地时间十八时许,当一群暴徒正在打砸抢烧时,家住乌鲁木齐市大湾中湾路振荣小区的三十八岁维吾尔族青年伊力夏提·吾甫尔带领三十名邻居,接连救了四十名无处可逃的汉族群众。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伊力夏提·吾甫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收犯监狱一监区教导员。“当时我看到有二三十名暴徒手持砖块棒子从黑甲山方向扑来,见汉族人就打,我大声喊那些被追赶的人,让他们躲进院子来。” 伊力夏提·吾甫尔如是说。

  在这危急时刻,他一边喊被追赶的汉族群众,一边让小区居民赶紧出来营救受困人员。

  居民们闻讯赶来,不分男女都站在大门口,看见汉族同胞就一边大喊、一边跑,一边招手将他们引进小区,看见暴徒就挡着不让他们冲进来。

  伊力夏提·吾甫尔说,当晚有些避难者的家属赶来将他们接回,其余的人则住进小区住户家中,直到第二天才离开。

  “我们都是一家人”

  七月五日,正在废品回收站打点生意的赵书申和妻子、侄子等六人被几十名暴徒追打,被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汉子阿布都拉救下,并一直护送回家。

  来自河南的三十一岁的赵书申和姐姐赵芹一起住在乌鲁木齐市二道湾附近,并在跃进街开了一间废品回收站。

  七月五日当地时间十八时许,正在清点物品的赵书申忽然听到外面乱了起来,他赶紧招呼妻子薛小果和姐姐、侄子往外跑。可没跑多远,就被几十名暴徒追上,围住他们就是一阵殴打。

  正在这时,迎面走来的阿布都拉冲了上来,用维吾尔语大喊,并不断地与歹徒拼搏,当时赵书申看着阿布都拉说:“让我去死吧,别连累你了!”阿布都拉摇头说:“没啥,我们都是一家人。”

  后来赵书申等人被歹徒打得已经昏迷,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暴徒们渐渐退去。

  随后,阿布都拉把赵书申等人架进了附近一个小木棚,用木板把门挡住,自己则在周围巡视。

  “让孩子别哭,你们别往外看!放心,他们看不到你们的!”“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阿布都拉一边巡视,一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小声安慰着赵书申一家。

  当日二十一时许,阿布都拉跑到木棚附近的馕房,说通了熟识的馕房老板,又将赵书申一家六口转移到了馕房里,并给他们送来馕和水果。

  维吾尔族少年勇敢救人

  十一日,记者在乌鲁木齐中医院看到了正在治疗十六岁汉族少年王明亚。他告诉记者,五日当地时间十八时许,他在回家的路上途经新华南路时,突然遭遇一群见人就砍、见商铺就砸的暴徒,棍棒像雨点一样落在他身上。正在这危急时刻,突然有几个和他一般年龄大小的维吾尔族少年向他跑来,经过一番艰难的阻拦,暴徒们最终离他而去,使他逃过一劫。  

  “没有维吾尔族少年的保护,我可能活不了,我很感激他们。 ”

  这个如今伤情稍轻的男孩,嘴里不时地提起那些不知姓名的维吾尔族少年。(完)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