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市民记忆:知青返城 菜市场里卖肉(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建国60年市民记忆:知青返城 菜市场里卖肉(图)
2009年08月12日 10:0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一张回城纪念照,摄于良乡塔之下。在当时,返城知青几乎都会在这里留影。我对这里印象特别深,因为这里是我返城的必经之路。
    1974年9月,单位要承担十一国庆的游园任务,我被选中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表演朝鲜舞。这张照片是我们到怀柔农村去慰问演出,全班人马的合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户主:汪立平

  ●成员:3口人,老婆,儿子

  ●档案:住在朝阳区青年路,现在奥士凯公司负责党群工作

  家庭相册

  我家事儿

  1955年

  我在东四出生。我家是个大家庭,7个孩子,我排老六。

  1972年

  我到房山插队。

  1974年

  我在房山良乡塔拍下了最后的留影。我回城了,进入东城副食品公司,卖猪肉。爸妈不愿意,但我能在他们身边了,他们还是高兴的。

  1981年

  我结婚了。媳妇儿是和我同店卖酱油醋的。她老家是江苏的,所以我们挑了东四十条路口的江苏餐厅办事儿。婚后我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他们十年后相继去世。

  1982年

  我喜得贵子。儿子跟我一样也生在东四。现在他也快结婚了。

  1984年

  我当上了经理。我是东城副食品公司头一个30岁的经理。告别了店面。这个小店我还经常去看看,两年前它变成了小超市。

  1996年

  东四扩马路,我搬了家。离开了这片老城,搬到朝阳区青年路。

  (汪立平口述)

  这帧昏黄色调的老胶片上,没有贫穷的印记。

  被“工作服”、“菜篮子”挤满的菜市场。湿漉漉的活鱼,鸡鸭。码成几何图形的蔬菜。

  这是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1972年的中国留影。同年,17岁的汪立平从北京第25中学毕业,赴房山农村插队。

  1974汪立平返城成为一名售货员。那时他恍然大悟,菜市场不是天天这样的。

  同时他还悟到,那个年代涌现成群的“一刀准”售货员。源于人手紧缺,逼出来的。

  买菜记

  排队买菜汪立平童年回忆

  售货员少菜市场凌晨抢购

  汪立平工作的楼下有个超市。

  路过超市时,40多年前的情景有时像骤然垂落的雨点,一下子降临在眼前。

  他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爸妈上班了,桌上留了张纸条吩咐他打瓶醋。他捏着一毛钱,排在狭小的副食店里,队伍隔一会儿蠕动一下。抬起头,发觉售货员伸手可及,长吐一口气欣喜不已。

  排队买菜的记忆,从汪立平的童年延续到成年。

  计划经济时代,各地招工指标向工厂等倾斜,服务业人手缺少,商店里常是几十个人等着买东西,只有一个人收钱,找钱,拿货。

  一年春节,汪立平家买带鱼,大人们四五点钟就起床排队,十点多才买上。

  70年代,北京的菜市场能买到活鱼,活鸡鸭,螃蟹。茅台酒才卖6块钱,五粮液5块零8毛,中华烟一盒六七毛钱。有时还会投放一些计划外的东西,不用副食本也能买。过年过节时,买东西的人多,菜市场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

  少年时的汪立平只是单纯地赞叹,人多太壮观了。

  和人多相对应的是,售货员太少了。一批能人售货员从此练就。很多卖肉的号称“一刀准”,叫切几两切几两,一刀下去不差分量。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