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岛油库大火20周年:沿着英雄的足迹(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青岛黄岛油库大火20周年:沿着英雄的足迹(图)
2009年08月12日 12:47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年黄岛油库发生火灾的现场救援照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写在黄岛油库灭火抢险20周年纪念日之际

  20年前,在这里,随着一声声惊天爆炸,黑色蘑菇云甚至覆盖了方圆十几里的海洋,14名消防勇士把生命奉献给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20年后的今天,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城市从曾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崛起。

  “前世之师,后世不忘”。1989年8月12日的黄岛油库大爆炸,震动了全世界。如今,经过二十年的奋力发展,山东消防从烈火中重生,沿着英雄的足迹奋力前行,多项消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山东消防人以过硬的政治素质,优良的技术装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精湛的防灭火技能,大力弘扬“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黄岛油库灭火抢险精神,为建设“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筑起钢铁般的坚实屏障。

  传承:英雄精神激励前行

  黄岛,地处青岛的海对面的黄金海岸。1989年8月12日,雷雨交加,突然一声巨响,黄岛油库一油罐遭雷击爆炸起火,火光瞬时冲天而起,将黄岛刹那间笼罩于黑暗与火光之中。

  火灾的发生,震惊了全国。国务院、公安部、山东省委、省政府都给予高度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临黄岛现场视察火场、慰问消防官兵,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罗干同志给市政府打电话询问火情并亲赴现场。省内外兄弟消防部队和驻青部队给予极大支持和协助。经过2200名官兵的奋力扑救,大火于8月16日11时全部熄灭。

  战斗过程中,消防官兵始终战斗在火场的最前沿,整整奋战了5天4夜,阎正连等14名消防勇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国务院、中央军委为青岛支队荣记集体一等功,并授予阎正连等6名同志“灭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为了缅怀英烈,在黄岛油库火灾废墟上修建了烈士纪念亭和公园,让他们与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城市同在。

  向英雄看齐,是对英雄最好的缅怀与纪念,也是对伟大灭火精神的最好传承——

  1997年7月,淄博市临淄区一化工厂爆炸起火,7名官兵为营救附近敬老院老人,光荣负伤。

  2000年1月,烟台支队一中队战士牛峰,为扑救一居民楼地下室火灾,献出宝贵的生命。

  2007年12月,在一场威海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中,李传辉、钱桂仁两位官兵,为营救被困群众,被巨浪卷入海底,在大海中永生。

  英雄遍齐鲁。威海风暴潮英雄群体,以及阎正连、牛峰等英烈一道,注定成为“山东消防”英模史一份子,成为这个时代中人们理想主义记忆的组成部份。

  去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总队又在第一时间调集全省771名特勤官兵,分三批驰援灾区,抢救出被埋压人员130人,营救被困人员2780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于“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战斗力要靠实践来检验!”亲历参加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山东总队吴志强总队长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在黄岛油库灭火抢险精神的感召下,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演练,才筑就了山东消防官兵坚强的战斗力!”

  安全:社会发展的坚实“注脚”

  那场大火带给青岛、带给山东消防人无法抹去的伤痛与记忆,也激发了山东消防“前世之师、后世不忘”的奋起之路。

  勇立潮头唱大风。1989年至2009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光荣与阵痛,山东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在经历了重特大火灾频发的严峻考验后逐步规范发展。

  黄库油库大火以来的二十年,正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二十年。但“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挂在口头用来装饰的字眼。它需要“安全”作为坚实的注脚。

  各级党委、政府不约而同地把消防工作推到前台。历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对消防工作做出过重要批示,历任分管消防工作的副省长年年出席消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每年都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为消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

  领导的关心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全体官兵,加快推进了部队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做好消防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并直接影响和引导着山东消防事业的乘风破浪,大步前进。

  消防工作,宣传先行。经受过惨痛教训的青岛消防人率先意识到了消防的“根”在哪里。

  1989年11月9日,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119”消防宣传活动。少年消防团、红领巾消防队、消防志愿者……他们把消防知识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每一个民众的心里。

  1998年12月,山东省人大立法通过将每年的11月9日列为消防宣传日。此时,青岛的消防宣传活动已经整整开展了十届。

  现代化的消防设施的大量投入是一种文明,社会性的防灾减灾安全宣传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原子。目前,全省239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2个消防主题文化广场和公园等陆续开放,使群众学习消防知识的阵地日益丰富,方式日益多元。消防宣传“五进”、消防志愿者行动等,将消防宣传社会化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责任:在重压下勇敢担当

  泰山,五岳独尊。目光敏锐的山东消防人,勇挑改革与防患两副重担,勇当镇妖驱魔走向新世纪的石敢当!

  让我们来数一数山东消防的“家珍”:

  消防安全责任制从无到有。至2009年,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建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政府宏观指导、基层单位微观管理、全民普遍参与、消防部门依法监督的消防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1991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山东省消防管理办法》。目前,全省共颁布各类消防行政法规和地方消防安全标准30多个,为消防工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消防工作全面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全省以“消防平安创建”为载体,以落实《山东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为主线,成立消防安委会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消防工作“一票否决”;建立由22个部门参加的联动机制;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365”消防服务等,全省火灾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火灾四项指数连续6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省县(市)以上城市全部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公安消防站达280个,居全国第一;公共消火栓达45740个,消防车达1037辆,个人防护装备达到部颁标准。从总队到支队,都建起了现代化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消防部队的“面对面”远程指挥。

  1999年,公安部、建设部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工作会议;2002年,公安部、民政部、建设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暨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山东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在全国打响。

  创新:消防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改革,大开放,必然带来大消防的发展。传统式的单一消防体制,逐步不能适应中国改革航船的保驾护航使命。

  创新体制,建立多种体制的消防队伍,是消防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

  山东消防人勇吃“螃蟹”。2003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在全省征招合同制消防队员的批复》,决定由政府出资,征召4444名合同制消防员。这一标志性的文件,注定山东消防要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合同制消防员,这一崭新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级媒体报刊上。它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七年的风雨沐浴,有5234名合同制消防员充实一线执勤中队,与现役官兵一道,肩负着灭火执勤、抢险救援任务。2004年起,消防文职雇员制在山东也得到全面推广,由政府出资招聘的981名文职雇员充实到各支队、大队,从事非执法岗位的消防监督辅助工作。

  为有效解决合同制消防员“出路”问题,2003年始,山东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筹建消防安保队伍。去年分别成立了消防安保总队和支、大、中队,逐步走上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轨道。目前17602人被派驻到9122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成为维护消防安全的第三支生力军。

  随着消防部队职能从单一到多元,今年4月,山东省政府下发通知,决定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在全省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目前,陆、海、空及山岳救助,四位一体的灭火抢险救援体系已在全省基本形成。消防部队已经成为扑救重特大火灾和处置社会灾害事故的主力军和突击队。

  近年来,山东总队屡获殊荣。2008年,山东省政府首次为省公安消防总队集体一等功。

  沉甸甸的勋章,崇高的奖励,是对为履行自己的责任舍生忘死的山东消防官兵最大赞赏和激励!

  如今,巍然矗立的黄岛英雄纪念亭,使人们相信:那场丢失防范的灾难,正作为历史的教科书,永远地警醒着人们的防范意识。它告诫人们,对灾难的防范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基础和前提。

  “以‘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无私奉献、忠诚为民’为主旨的黄岛油库灭火抢险精神,是二十年来山东消防人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是山东消防事业和部队建设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力量源泉。”山东消防总队政委周立超说,“在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今天,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使‘黄岛油库灭火抢险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黄岛海岸,大海奔腾东去。正如山东消防事业,必将在黄岛油库灭火抢险救精神的传承与激励下,继续前进,谱写新华章。(张海波)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