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权潜心档案30年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刘义权潜心档案30年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
2009年08月18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刘义权(右二)和同事们一同整理、甄别、鉴定档案。王安民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 题:刘义权潜心档案30年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

  作者 陶社兰 张辉 陈浩   

  他,足迹遍布全国,亲手征集和接收军事档案83万余件,为建设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深入探索档案工作特点规律,在形成军队档案收集工作制度规范上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

  他,身患绝症,仍顽强拼搏在中美军事档案合作一线,为国家和军事外交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刘义权。

  整理的档案为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史料印证

  1971年,喜讯传到四川德阳的贫困山区:三年前从这里参军的农村青年刘义权,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军官,并从地处大山深处的某导弹基地调到二炮司令部机关工作。

  就在那一年,刘义权开始接触档案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军队工作正处在拨乱反正的重要阶段,总部确定从全军借调一批政治强、保密好的机关干部到豫西山区我军后方档案库,整理1927年至1949年期间我军革命历史档案。刘义权接到任务,立即从北京赶赴千里之外的偏远县城。

  这里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档案整理全部在简易库房里进行。当时,从全军接收的100多万份历史档案散装在麻袋里,整理任务十分艰巨,每天工作都长达十几个小时。整理工作持续了15个月,刘义权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激情。

  回忆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刘义权说: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军事家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珍贵史料原件。整天和革命历史档案在一起,感到自己的心和军队贴在一起。

  就是刘义权他们亲手整理的这批重要档案,成为解放军档案馆建馆的重要“基石”,其中有许多珍贵档案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直接提供了重要史料印证。1981年5月,党中央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与会的一些老同志对“草案”中红军到达陕北时的总人数2.5万人的提法提出数字偏低的质疑。解放军档案馆从这批档案中查证汇总出红军陕北会师时总人数为3.3万余人。参照这个数据,党中央正式通过的《决议》里,表述陕北会师红军总数为“3万人左右”。

  对档案工作重要作用的亲身感受,让刘义权做出了人生重大决定:离开大都市的高级机关,调到艰苦的后方档案库长期干档案。

  1981年10月,刘义权终于如愿正式调入解放军档案馆,被分配到第一档案库工作。

  刘义权到新岗位后,负责清理档案库遗留的十几万件待销毁文件材料。刘义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其中有档案价值的全都精心挑选出来。

  从1986年开始,刘义权一直从事军队档案收集工作。在军队档案系统中,大家公认刘义权做档案收集工作时间最长、收集整理的档案最多、做出的贡献最大。

  20多年来,刘义权收集的各类档案,时间上涵盖了我军建设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容上涉及到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其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难以估量。

  一位同事感慨:“在民间收藏热情高涨的盛世,老刘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献,每张旧纸片都是红色收藏的经典,稍微有点私心,就能卖出个好价钱。可老刘固守清贫,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念,他所想的只是为了竭尽全力丰富馆藏资源!”

  征集工作是我党我军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战争原因,我军历史上许多重要阶段和重要方面的档案还存在空白,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性征集。刘义权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跑了25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县市,对散落在各类机关单位、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以及民间的军队历史档案进行了重点征集,取得了大量珍贵史料。

【编辑:齐彬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