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60年大生活:工资扣一半“被买”国库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市民60年大生活:工资扣一半“被买”国库券
2009年08月26日 14:0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81年,褚连峰和韩淑荣摆喜酒结婚,酒席间隙,两人拍了合影。结婚前一天褚连峰把韩淑荣送回家,在门口说,“这四年,我的脑细胞都用在你这里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三口在8平方米的平房前合影留念。此前他们曾住进了褚连峰单位的楼房,后来他辞职做生意,钱没挣着还欠了债,最终一家人又挤回当初的平房居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人物:韩淑荣(51岁)

  ●家庭成员:丈夫褚连峰、儿子褚超

  ●家庭住址:丰台区角门

  1982年3月31日,儿子褚超出生。没几天,褚连峰替坐月子的韩淑荣把工资领了回来。

  韩淑荣一看就急了:工资整整少了一半儿。不过,工资条里绑着的,还有三张她没见过的“钱”,一共15块。“这是扣了国库券!”褚连峰悻悻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听说并看到国库券。

  夫妻每月扣30元买国库券

  “怀孩子的时候,家里紧张,我挣36块钱,他挣38块6毛1。”说起当时的事,韩淑荣记得清清楚楚。那年,韩淑荣在沙子口的永春饭馆里做服务员,原本在同一个饭店做大师傅的褚连峰,调到了木材工业研究所的食堂。

  两人结婚一年,住在安化楼的一间8平米平房,生了孩子后家里开销大。当时两毛五加一斤粮票能买5个馒头,一斤白面也就是一毛八分五。扣了15块钱,半个月的工资,可是个大数儿。

  韩淑荣觉得“怎么这么可气”,她怪褚连峰当时没有问清楚,就把这15块钱国库券领了回来,“我没那个富余,总可以不买吧”?

  挡不住韩淑荣跟他着急,第二天下班,褚连峰又拐到饭馆问会计:“家里实在不宽裕,能不买吗?”会计说也没办法,这是上面派的,得按照人头扣。

  第二天,褚连峰发的工资里同样扣了15块钱。这个时候,韩淑荣也不问不闹了,“扣就扣吧,这是上面的任务,没什么好说的。”

  后来,他们打听了一下,大概知道国库券是怎么回事了,也注意到了一些“国家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的宣传口号。

  资料显示,1979年和1980年,我国的财政赤字合计高达298.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发行国债。

  1981年还是单位号召员工认购国库券,从1982年开始,国库券越卖越难。国家虽然有“自愿量力,不要强行摊派”的要求,但各单位都分配有任务。

  韩淑荣说,当时跟她差不多大的姐妹们,或者刚结婚或者有了孩子,基本上对扣工资买国库券不那么情愿。只有一个姐们儿觉得无所谓,因为她结婚8年,还没有要孩子,手上攒了钱。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