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行骗17个省 警方专项打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猜猜我是谁”行骗17个省 警方专项打击
2009年08月27日 08:54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来自广东电白县麻岗镇的一批不法分子,采用“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诈骗手法,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肆行骗,受害人遍及17个省份,从而让电白县戴上了“全国打击电话诈骗重点地区”的帽子。

  1至7月打掉12电话诈骗团伙

  茂名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沈东明介绍,从2007年开始,茂名警方陆续接到外地公安部门关于协办案件的请求,因为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多起电话诈骗案件的嫌疑人经查均是“电白籍”,作案地远至西藏、新疆,被骗人员甚至有副省级官员

  “这种情况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外地警方请求茂名警方协查电话诈骗案件的共有17个省份的160多个县市。”沈东明说。

  通过坚决打击,2009年,电白县1至7月共打掉电话诈骗团伙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8名。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大量“电白籍”电话诈骗人员陆续从外地回来投案自首,目前已达40人。

  “打个电话就来钱”犯罪成本低

  警方分析发现,“电白籍”电话诈骗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该县的麻岗镇。由于耕地少、捕鱼收益下降,当地的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大,有人走上了电话诈骗的犯罪道路。

  记者近日在麻岗镇了解到,当地外出从事电话诈骗的人员大多是靠亲戚、朋友帮带,一带十、十带百,各自组成一个诈骗团伙作案。

  犯罪成本低、来钱快,是电话诈骗的“致命诱惑力”。据广东省公安厅刑侦部门介绍,2007年以来,广东警方共受理该类警情17751起,群众损失金额达2亿余元。

  - 骗术

  以电话欠费账户被盗为由诈骗

  据茂名警方介绍,“电白籍”电话诈骗人员几乎都是采用冒充熟人的“猜猜我是谁”诈骗方式,而新的电话诈骗方式已经逐步发展为以当事人电话欠费、汽车退税、虚假购物消费、账户被人盗用或者涉嫌犯罪为由进行诈骗的犯罪形式,欺骗性更强。

  取证难,是公安部门侦办电话诈骗案件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据广东省公安厅刑侦部门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作案,不与被害人直接接触,精心设计骗局,尤其是利用网络改号软件任意设置来电显示号码,冒用政法机关、金融、电信等部门或者党政领导电话号码实施的诈骗行为,令人防不胜防。

  - 整治

  亟待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沈东明说,要从根本上遏制电话诈骗犯罪,必须加强综合治理:

  首先亟须建立全国联网的电话诈骗高危人群和报案信息查询网络。沈东明说,电话诈骗案件唯一的线索就是手机通话记录和银行卡信息,警方抓获嫌疑人后只有通过倒查,找到受害人,才能掌握其作案的证据。

  其次个人信息保护亟待加强。沈东明说,早期的电话诈骗分子一般并不知道受骗者的身份,但现在的诈骗分子则是在掌握了对方姓名、职业等信息的情况下实施诈骗。茂名警方在破获的一起案件中,发现诈骗人员掌握了80多万个个人信息。据了解,有些人专门在网上贩卖个人身份信息,有些不法分子到珠三角一些外来工比较集中的企业,通过种种途径获得工人的身份信息,用来贩卖和开设银行账户。

  此外,金融和电信部门要发挥“拦截”电话诈骗的作用。沈东明说,电话诈骗分子用捡到的、偷来的甚至假冒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并且一个身份证可以办很多张,银行在这方面的监管不到位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有些银行营业员为了完成发卡任务也放松了审查,他们实施犯罪所需的银行卡和电话卡太容易获得,为犯罪提供了便利。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