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前进--关于中国国情的报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在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前进--关于中国国情的报告
2009年09月03日 22:28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这道简单而又复杂的算术题,对拥有13亿人的中国国情作出了透彻解答。

  治国难,治大国更难。

  60年来,站立起来的亿万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破解着粮食、脱贫等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不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还面临着资源环境制约、民生难题等诸多挑战,我们尤需保持忧患意识,务必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在奋进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置于首位:60年来,中国人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在新的发展阶段,仍有一系列难题待破解

  今年82岁的侯丙新已很少下田劳动,但这位陕西省合阳县路一村的关中老农,仍十分挂念粮食收成。他说:“过去饿肚子的滋味实在不好受。饿极了,大家就把苜蓿、小麦叶子晒干磨碎来充饥。”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少、吃不饱,像侯丙新一样的不少中国人,都有着挨饿的难忘记忆。

  面对诞生的新中国,当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这样冷言相向: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样,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一个侧面看,艾奇逊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13亿吨,人均仅209公斤原粮,许多人处于挨饿状态。解决吃饭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要紧的大事。中国在1955年不得不实行粮票制度,这也成为粮食短缺时代的历史印记。

  民以食为天。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一纸“大包干”契约,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国推广,亿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之激发。

  从1982年到1991年的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每年增长8%,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创造出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下,中国粮食实现了连续6年大丰收的佳绩。2008年初的数据表明,国家储备粮库存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这,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生存与发展,像两根平行红线贯穿新中国的历史。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解决,是伴随着大规模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期进行的。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脱贫致富,国富民强,成为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一曲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常常唤起人们对山东临沂--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深情怀恋。但曾几何时,沂蒙山区也是贫困的代名词。

  经过多年的奋斗,1996年临沂所属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掉了贫困帽子。2004年,临沂实现人均GDP过万元;2008年,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5位。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