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由“首都南大门”欲变身“京津后花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北保定由“首都南大门”欲变身“京津后花园”
2009年09月21日 13: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保定9月21日电 (记者 徐艳辉)有“京畿重地、都南屏障”和“首都南大门”之称的河北保定,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自京津驾车两小时内可达保定市大部分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保定在河北省致力建设“环京津休闲产业带”旅游规划中,找到了打造“京津后花园”的定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保定市打造“京津后花园”的优势更在于它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目前,全市有334处资源点和98处景点,直隶总督府、清西陵的历史遗存,白洋淀、野三坡的山水风光,地道战、狼牙山的红色记忆,成为保定引以为豪的旅游支撑点。

  据介绍,在河北省“环京津休闲产业带”旅游规划中,包含七个休闲产业聚集区,保定市就占两个,分别是白洋淀温泉休闲度假区和古城历史文化休闲区。在此基础上,保定市还将建设涞易涞(涞水、易县、涞源)避暑度假休闲区、涿州运动康体休闲区和安国养神健身休闲区。五个休闲旅游区基本上涵盖了保定市所有的旅游景点,而自京津出发到达最远的休闲区也不过两小时车程。

  “休闲”已成为都市人短途旅游的重要目的。“建设高水准休闲旅游产业。”保定市对接京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官员,如此对记者表述保定打造“京津后花园”的定位和目标。

  目前,各大休闲区都在完善升级或抓紧建设。其中,以山为主的涞易涞避暑度假休闲区和以水为名白洋淀温泉休闲度假区,已初具规模,并在进行功能提升。

  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总面积360多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已成为各地游客尤其是京津游客的首选旅游景点之一。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建设包含温泉理疗、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教育科研、会议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体系,将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湿地公园以及高品质的休闲目的地。

  涞水县境内的野三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2008年,景区投资4000万元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投资5000万元打造“印象野三坡”大型歌舞剧,为野三坡旅游注入了文化元素。而涞源县投资1亿元全力打造的中国名山、避暑胜地——白石山,使游客在消夏避暑的同时感受雄、险、奇、幻魅力。

  休闲产业带建设,同样带来投资商机。今年8月,以白洋淀温泉休闲度假区产业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办。嘉宾们在旖旎的白洋淀自然风光吸引下,也对总投资200亿元的白洋淀水上文化中心、盛唐国际温泉博览园等15个旅游合作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除国内投资商外,来自美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也对其中项目青睐有加。

  硬件建设是增强旅游吸引力的重点,而服务升级更是提升“后花园”品位的关键。“为京津人在保定安个家。”保定市旅游局局长赵静如此表述旅游服务升级目标。

  据介绍,除旅游宾馆提升服务质量外,保定市针对京津散客周末休闲游客多的实际,为3656家农家旅馆制定了细微服务标准及评分表,对农家旅馆进行规范。旨在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原生态农家田园生活,也解决旅游高峰期游客住宿接待问题。今年“五一”期间,野三坡景区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其中60%以上的游客来自京津,而且自驾游居多,成为保定吸引京津游客的缩影。

  保定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景点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京津合作,加大对京津旅游消费市场宣传力度。

  在保定市旅游局推动下,保定旅游网和京津旅游网实现链接,旅游资源实现共享。保定市旅游局还积极与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大旅行社对接,加强旅游战略合作,让保定景点“走”进京津。

  今年“五一”前后,保定在北京市长安街、二环、三环、四环等主要干线上的300辆T字车头“品牌公交专车”上,进行了“保定旅游风情展”,通过车厢内30多幅画面,详细介绍保定市内各个景点。

  而保定市推出的10万套旅游门票优惠券,涵盖了保定21家3A级以上景点,优惠幅度从六折到九折不等,个别景点甚至免费。其中5万套放置在北京市旅游局设在北京高速入口的27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吸引更多的京津散客到保定观光游览。

  感史看山赏水,健身康乐休闲。保定在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规划中的五大旅游休闲产业带建设,勾勒出“京津后花园”布局,而在硬件加强、服务提升的精心呵护下,“京津后花园”中的内容日渐丰盛,保定由“首都南大门”变身“京津后花园”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