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议为南水北调建碑立馆 铭刻移民奉献(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网友提议为南水北调建碑立馆 铭刻移民奉献(图)
2009年11月17日 10:19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屋
期待明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项伟大的工程,一群可爱的人民,此刻,正在古老而美丽的中原大地上演绎幕幕感人的场景。16.2万淅川人要离开故土,全省25个安置县、市、区精心安排,省政府一口气下了16项针对移民的优惠政……这一切移民满意,群众欣喜,网友感动。为此,大河网友“卧山观闲云”正式在大河论论上发帖呼吁:南水北调工程河南史上伟大,我们是不是应建立纪念馆、纪念碑而铭记他们呢?这一提议,立刻受到网友们追捧。

  网友:史上伟大,理应纪念

  网友“卧山观闲云”说,再过4年,一渠甘甜、清凉、洁净的丹江水就会沿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等中原城市一路北上,穿越河北流向北京,届时、沿线居民将喝上干净的水了。

  因被单位抽调参加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本人对移民政策有了深入了解,与移民和从事移民工作的各级干部职工有了更多接触,深深地感受到,这次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的复杂、艰巨、困难和伟大。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复杂移民工程的经过,有关部门能否建设一座丹江口库区移民博物馆和纪念碑,把所有移民的名字都刻在那里,把所有为南水北调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记录在那里,让更多受惠的人记住移民作出的重大牺牲,记住安置地群众为移民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迁出地和安置地各级党委政府为移民所做的艰辛工作,了解国家和我省的安置政策。

  理由:六大原因,条条有理

  一是丹江口库区移民涉及河南16.2万人,全部集中在淅川县一个县,这十几万人每个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如此大规模集中移民在新中国的移民史上尚属第一次,超越了三峡移民。

  二是时间之短、任务之重、要求之高也是史无前例。为了顺应库区移民的强烈呼声,进一步加快安置进度,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后,提出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

  三是国家和我省的补偿、扶持政策历史上最好。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所谓搬得出,就是补偿费能够满足新房建设需要,体现了对移民生活上的安置;所谓稳得住,就是移民的经济收入不低于搬迁前,体现了对移民生产上的安置,针对农村移民而言就是生产安置费用要满足在安置区能够获得足够的土地;所谓能发展,就是移民在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基础上,长远发展有保障。河南省政府专门下文,出台了16项针对性优惠政策,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

  四是移民作出了重大牺牲。历史上,库区百姓因为水涨人退,屡次搬家,越搬越穷。2003年,“停建令”下达后,库区停止了一切建设活动,经济水平停滞不前,很多群众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已经成为危房。此次迁移要离别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移民所得与奉献不成比例。

  五是安置地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省25个安置县、市、区本身就是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地区。安置地群众把土地出让给移民,县、乡为移民投入了很多资源。

  六是迁、安两地大部分移民干部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转变,真正做到了放下身段,尊重移民意愿,想移民所想,做移民所盼。这个可真不多见啊。

  网民:坚决支持,抓紧落实

  “卧山观闲云”的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网民支持。网民们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我省任务尤其重,整个过程中,不管是移民,还是普通发众;不管是抽调干部,还是城市白领,大家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建立一个“南水北调纪念馆、纪念碑”非常有必要,要呼吁相关领导、部门落实好这一建议。

  大河网友“吴元成”感慨地说,一部人类进化史、文明史就是由一代代移民写就的辉煌篇章。在时间的河流上,谁是一粒沙?在文明的机器里,谁是润滑油?在民族的历史中,谁是催化剂?移民!他们是在天地之间迁徙、流浪的一群人,他们是在土地、风俗、方言、歌谣中活着的一群人。他们是在家与家、家与国之间作出艰难抉择的一群人。他们执著,他们辛劳,他们无家而有家,告别故园之后,在新的土地之上建设、呵护自己新的家园。他们很快就不再是“客人”,和原住民一起生活、耕耘,逐步融化融会进新的人群,并拥有新的追求、梦想、爱情和文化。

  网友“博雅浩鸿”说,好建议啊,要主抓中国移民文化,打造湖光山色的博物馆,打造地方新特色!该网友甚至还定好了纪念馆的名字——“中原丹江口渠首博物馆”,但这一建议马上被网友“外部参考”否定了,他认为“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博物馆”这个名字更好。

  网友“钱小祥”说,一个时期的产物,终将成为历史!支持楼主的建议!

  ……

  最后,网民最关心却是想把这一建议转化成现实。网友“青草长”说,“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南水北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工程之一,是一件惠济万千苍生的大事情。该工程的重要部分基本上集中在了我们省,我们广大人民、干部群众,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立即行动,全身投入,付出了太多。这一切,让人感动,让人留恋。感动迁安群众,感动接收地群众,感受省里各个部门抽调的工作组。个人认为建馆有必要,而且还得马上进行,希望能和南水北调工程同时进行,同时竣工。”

  移民办:被移民感动被建议鼓舞

  “卧山观闲云”的建议不仅受到了网民的好评,而且还受到了广大移民干部们的交口称赞。“铭记每一位移民,铭刻他们的付出,为这个可爱而特殊的群体建碑、馆纪念,体现出了我们社会对人的一种认可和尊重。”

  几天来,记者和我省南沙北调丹江口移民安置指挥部的部分工作人员就此进行了交流。指挥部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如果没去移民一线,没有看看老百姓是怎么一步步离开故土的,你就无法理解他们为此付出的价值。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渠首建碑、立馆意义不仅为了纪念,而更多是对人的肯定。

  省移民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姓名的工作人员说,“网友的这个建议可真是个好点子啊,相信相关领导一定会看出这里的意义和价值,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水北调的渠首会矗立着一坐纪念碑和纪念馆的。”

  发帖人:立碑建馆,意在未来

  今天早上,记者见到了发帖人“卧山观闲云”网友董先生。董先生也是千百个为南水北调工程而抽调一线工作的人。他说,“这个帖子可不是我一个人意见,灵感来自全体移民,创作属于一线工作人员。”

  记着每位移民,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认可。董先生说,过去立碑、建馆往往都是对那些过去的人和事,让人们去牢记,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和事是不是更值得去尊重?没有来移民一线,你就无法体现移民群众对国家的那种付出和支持。我们应该来铭记他们,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他(她)只要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贡献,我们就要永远记着他(她)们。

  记着每位移民,体现出我们南水北调工程价值的双重认可。和董先生工作在一起的先生说,南水北调的现实价值巨大,而人文价值更是不菲。试想,未来的京津人民当喝上甜滋滋的水时,一定会“饮水思源”,当他们看到这些移民做出的贡献时,他们对淅川、河南除感动之外一定会有经济上的援助和合作。而到那个时候,南水北京工程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甜水,社会经济中的活水”了。(记者时运斌 王书栋)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