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打了白打的“市长热线”让人无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打了白打的“市长热线”让人无语
2009年11月23日 09:17 来源:黑龙江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连续多日求助“市长热线”无果,在冰冷中苦等一个星期的河北轮胎有限公司(邢台)生活区的职工群众,这两天开始自己动手修理有“老化现象,多处严重漏水”的供热管道。尽管冒着管道随时崩裂的危险,但他们无奈地说,“‘市长热线’不管,我们自己先解决,先不冷了再说。”

  “市长热线”打了白打,并非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今年年初,《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6.8%的网民认为“不畅通”。类似于“市长电话”打不通的情况,还有市长信箱无回应、政府网站“休眠”等,在许多地方,这些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基本上都处于瘫痪状态。

  “市长热线”没人接,根在哪里?11月12日,媒体以《邢台“12345市长热线”打了白打》为题报道此事,但直到11月18日下午,这里的职工群众仍没见到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前来过问。可见,“市长热线”打不通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当地有关部门压根儿就没把群众事放在心上。

  “市长热线”成了摆设,暴露出当地政府某些职能成为摆设。虽然一些官员嘴上经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动不动就“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但真当民众遇到困难时,却又往往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当然,“市长热线”打不通,绝非一地独有。上网查查,此类现象很多,社会的批评、指责也不少,可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旧岿然不动,实在让人无语。

  “市长热线”之类的民意通道之所以被堵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只是政府部门的一项“自选动作”,远未形成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效应,更不用说与民众进行充分的互动,它们存在更多只是一种形式。既然缺乏有效的运行与问责机制,“市长热线”被严重边缘化,沦为敷衍民意的“样板工程”也就不足为怪了。

  “市长热线”虽不意味着就归市长接,但这个热线能不能打通,最终与市长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是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的直接反馈。由此,我们呼吁:市长,老百姓喊你回单位接个电话!(吴龙贵)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