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嫌犯被批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杭州首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嫌犯被批捕
2009年12月03日 14:16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青年时报》报道,昨天(2日),重庆人崔某被杭州拱墅区检察院批准逮捕。这是《刑法修正案(七)》新增“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以来,杭州首次以此罪名批捕犯罪嫌疑人。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通信、住宅、汽车等信息)被人出售、倒卖牟利,一度成为热点话题。花样繁多的电话、短信骚扰,让人不堪其烦。今年2月,国家颁布《刑法修正案(七)》,其中第7条规定,“非法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法律界人士称,这条规定的出台,使此类案件有法可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人非法牟利的呢?据崔某交代,他从网上以低价将成批量的个人信息买进,然后再以高价卖出。其中一个“买家”黄某利用买到手的信息进行敲诈,案发后两人都被警方抓获。

  个人信息都是从网上买的

  重庆人崔某今年26岁,大专学历,读的是计算机专业。2008年,崔某毕业已经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得在家当起了“啃老族”。

  2008年9月份,在网上闲逛的崔某看到有人在兜售个人信息,“生意”不错,崔某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

  崔某也开始做起这门“生意”,他在网上搜集一切能够搜集到的个人信息资料。一开始崔某还只是小搞搞,信息来源也只限于论坛和一些网站。后来他觉得这样搜集实在太慢,便开始花钱去找人买,或者和别人“资源共享”,交换各自手头的信息。

  一名深圳男子成为崔某的固定上家,他提供的个人信息应有尽有,包括车主信息、保险信息、房产信息、股民信息、手机机主信息、房产业主信息等等。警方至今还没查明,这名深圳男子手上的个人信息是从何处得来的。

  为了生意好做,崔某还建了一个网站,将买来的信息都放到网上。买家看到信息后,一般通过QQ和崔某联系。

  据崔某交代,每条信息卖价高低,主要看对方是否懂行。“通过QQ一聊就能看出对方是否懂行情,懂的就便宜一些,不懂的就贵点。”一条个人信息,便宜的两分钱,贵的,可以卖好几毛钱。

  谈妥价格后,用支付宝来结账,方便隐秘,谁也不会“暴露”谁。慢慢地,崔某的“个人信息生意”开始步入“正轨”,有些钱赚了。

  据警方调查,崔某非法获取的信息高达30个G,到被抓时,他一共出售信息约80次25万条,其中底价是每万条400元,非法获利共计15万余元。

  今年9月11日,黄某看到崔某出售个人信息的网站,联系上崔,花1580元购买了杭州、南京、上海三地汽车车主信息1万余条。

  拿到这些包括车主家庭住址、车牌号等非常详细的信息后,黄某发动家人一起群发短消息,进行敲诈勒索。

  其中,发给杭州拱墅区的林先生的短信是这样写的:“林某某,我社团接到一个复仇订单,有雇主出高价要砍你一手一脚,你的住处是××××××,车牌号是浙A×××××,12小时内无任何诚意回复,我们就正式接受雇主订单。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安康,请尽快联系。”

  收到这条短信后,林先生不免感觉心惊肉跳,因为对方说的家庭住址和车牌号全是对的,他信以为真了。

  林先生和黄某联系,对方一开口就要价5万元。林先生嫌贵,几次讨价还价下来,对方同意支付2.5万了结此事。黄某让林先生将钱打到一个农行账户上,“可以先少打一点,但第二天必须汇齐。”

  当天下午,林先生就汇了3500元给黄某。回来的路上,他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报警。几乎在同一天,上海、南京等地警方也接到了类似的报警电话。

  警方接警后,很快查到发短信的黄某,又通过黄查到了出售这些信息的崔某。

  拱墅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崔某多次非法获取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所出售信息又被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客观上给公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财产损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当属情节严重,崔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故对其依法批准逮捕。

  一条信息最贵可以卖几毛钱

  有人买了他的信息去诈骗

  律师说法

  如何界定“情节严重”

  对于《刑法修正案(七)》中提及的“情节严重”,具体所指的是什么,记者采访了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慧。

  李律师表示,虽然目前对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中“情节严重”的规定,尚无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界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从获取的手段、来源、信息的内容、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判断。

  例如,提供了某位客户的电话给他人,他人向这位客户打过一次电话,在电话中推销了自己的产品,遭到拒绝就结束了通话,之后也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行为,这种情形可能就不认为是情节严重。相反,如果是将手中掌握的客户银行账号、存款数字、家庭住址、子女情况等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他人利用这些信息绑架了这位客户的子女,显然就构成情节严重了。(陈逸清)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