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珍惜公众的改革信心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日报:珍惜公众的改革信心
2010年01月11日 10:3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摸着石头过河”是对中国以往改革过程的形象描述,也是30多年中国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30多年前,中国领导人毅然决然地作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初始选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责任经济改革,解决吃饭问题,而后采用经济实验区的方法,将责任经济的原则逐步植入工业经济体系当中。有了这样的初始选择和“第一推动力”,中国经济开始转入一个新的轨道。

  中国改革可试验性地碎步前进

  今天看来,一个国家的转型改革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地作出选择和修正。有了初始选择,“路径依赖”的原理开始发挥效用,经济发展便步入了新的轨道;在之后的运行中,还会遇到一连串的选择机会,每到重要关口,仍需要有新的“第一推动”。正是由于邓小平等一批领导人始终把自己乃至一个政党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和发展捆绑在一起,有勇气有魄力去突破既有的理论教条和体制束缚,敢于重新界定社会主义,把“平均”、“大集体”、“公有制”、“国家计划”等概念拆分出来,从而不断制造“第一推动”,才有今天所谓的“中国特色”和“北京共识”。

  毫无疑问,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为当下和今后的中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至少应该包括:政治领导人把民富国强作为施政目标,坚持不懈;政府工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领导团队正视和立足现实,将宏大战略转变为具体的行动方案,通过试验性改革来解决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围绕改革问题似乎一直存在两种思维的较量:一种是先设定某种框框,预设某些禁区,然后在这种框框和禁区之内改革。这种思维限制了实质性改革的步伐,产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说法,可能会消磨部分民众对改革的信心。

  另一种是本着“以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大方向,尽可能放手创新来探索改革道路,通过“摸索”和“试验”来形成中国特色。其实,与当初的经济改革一样,政治改革只有原则,没有现成模式,更没有万全的方案。这个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而模式则只能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明确。这种探索的过程,正是“摸石头”的过程。只有“摸”才能“摸”出政治发展的中国特色来!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政治发展不需要“突变”,但需要“突破”。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政治发展问题上,也得本着“猫论”和“摸论”的精神,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在坚持原则“三个统一”的基础上试验性地碎步前进。

  是什么在影响公众对改革的信心

  最近几年,公众对“改革”二字的热情有所下降,“改革”的社会动员力也大为降低。仔细分析,下面几种情况可能让“改革”一词的动员力大打折扣,让“改革”的光环大为失色:1)民众期盼已久的有些改革举措千呼万唤不出来;2)有些领域的改革一直停留在美好概念和漂亮辞藻层面而长久没有落实;3)出台的某些改革举措与民众预期相差甚远;4)一些改革让民众受益但同时给特权留下更大获利空间;5)有的改革政策因明显扭曲而适得其反。

  造成这种状况最关键的恐怕在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利益集团、利益部门这样的“分利集团”的存在,使政府某些改革政策变成了它们谋取和维护其利益的手段。正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博弈,一些改革举措偏离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久而久之,使公众对改革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公众对一些改革缺乏信心和耐心越普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频率就越高。

  早有不少学者对中国正在形成的新的利益博弈格局和权贵资本结盟的现象发出了警告。利益集团化、利益部门化、利益地方化,使政府与利益集团、上级机关与下级机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博弈关系。在这种博弈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旨在深化改革的努力,经过利益集团、利益部门、地方机关乃至个别官员的反复消磨,不是减缓了政策的流速,就是改变了政策的流向。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很多改革的成果被吞噬。

  现代社会有两套规则很是关键:一是市场机制,一是民主机制。“拉美化”在许多威权国家之所以普遍,原因就在于它们只实行了第一套规则,而没有推广并健全第二套规则。百姓难有通过政治渠道改变市场规则的力量,无法通过切实的制约手段来限制利益集团侵占公共利益,于是,利益集团凭借自己的实力,造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并巧妙利用各种手段,影响公共政策,使自己在与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的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使“政府俘获”得以可能。

  力保改革的合理方向,继续推进改革

  党的十七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所以,简单说,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善治,国际社会正反两面的经验都证明,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民主法治来保驾护航。

  任何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既可能源于观念因素,也可能来自利益考量。围绕改革而产生的理论纷争仅仅是它的表现形式。当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凭借自己的领导权威,力排众议。今天,在新的形势下,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力保改革的合理方向,继续推进改革。中国的问题“不差钱儿”——并不是找不到解决方案,也不是缺乏有效资源,更不是缺乏基本共识。要破解改革中的一些困境,就需要拿出政治勇气和魄力,坚决果断地为改革施以新的“第一推动力”。燕继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