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弯道”突围 军民交棒力推转型升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浙江临海“弯道”突围 军民交棒力推转型升级
2010年01月13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临海1月13日电(记者 柴燕菲 汪恩民)“以前是我拉下脸去求企业引技术,现在是企业主动追着我要技术。”浙江省临海市科技局局长周志军回忆起不久前在北京的科技项目对接场景,不禁感慨万千。从北京一路追到西安,周志军笑称享受到了“被追星”的乐趣。“这次是七个军工企业对接,还远远无法满足临海的需求。”

  神秘的军工产业和文化大市临海,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者之间,是如何实现对接的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金融危机冻醒民营经济

  “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流,给原先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的民营经济带来了低迷萧条的寒冬。”浙江临海市委副书记林虹告诉记者,浙江民营企业拥有灵活的体制机制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但也存在着不少的结构性、素质性的问题。

  以临海为例,作为全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之一,现有民营工业企业3000多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家数的99%以上,初步形成了汽车制造、休闲用品、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和船舶制造五大主导产业。

  林虹指出,这些大多从模仿起步的民营企业正呈现出先天的弱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能力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等方面。”

  据悉,2008年底,通过对临海市570家上规模企业科技合作的调查显示,只有82家有科技活动。面对严峻的形势,林虹称,在这个别爬坡过坎的特殊时刻,急需把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持久竞争力上来。

  弯道超越瞄准军民技术

  那么,临海的突破口在哪里?

  2008年10月8日,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临海的企业要与军工企业进行对接!”

  一石,激起千重浪。

  “军工技术的对接,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林虹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我国目前能够实现军民共用的技术占总数的70%到80%,只有20%到30%是军队特殊需要的专用技术。这些共用技术若实现从研发对接到使用对接,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提高50%以上。”

  自2005年以来,从国务院、国防科工局到浙江省经贸委,先后明确提出将扩大非公有制资本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投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收购等形式,参与军工产品生产。

  “军工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众多。但是,市场运作能力较弱,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新产品研发投入大成本偏高。”林虹表示,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实现军民技术对接合作是军工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实现优势互补的良好措施。“通过军地资金、人才、技术和体制等方面的融合,可以激活民营企业的机制、市场优势,激活军工企业的资金、人才优势,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