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决策听民意,何尝不是“市容工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决策听民意,何尝不是“市容工程”?
2010年01月27日 17: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征求民意的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成本,不如大笔一挥来得痛快,但如果重大项目决策忽略了征集民意的程序,只靠有关部门拍脑袋,或听几个专家闭门“论证”,就难免出现决策“翻云覆雨”的尴尬

  将城市主干道的路基、花基更换为更优质的建材花岗岩,本是件好事。但近来在广州,这件“好事”却遭到了市民的质疑和反对,原因有二,既浪费,又扰民。在了解民众的不满情绪后,广州市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决定从23日起,除已完工和新建的路段外,其他道路维修中将不再统一使用花岗岩,一律采取原装维修。(本报1月25日1版)

  更换路基、花基,只是广州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项。广州亚运会即将举行,盛会在即,把城市搞得更整洁、美观,也是应该有的待客之道,原本无可厚非。因此,有些“穿衣戴帽”的市政工程,并非多余。而面对质疑,广州市政府能及时叫停部分相关项目,这表明,他们重视亚运会,也重视倾听民意。

  其实,不仅是市民在质疑,在当地媒体上,也不乏反对和批评声音,这种舆论宽松的环境,既是市民积极维权效应的累积,也表明为政者的开明。面对质疑,广州市政府并没有亮出一切为了亚运会的“大帽子”,强势地“请市民理解”,而是从善如流,迅速整改,这无疑值得肯定。

  不过,仅就“花岗岩”事件而言,仍有不少值得反思之处。据媒体估算,仅叫停花岗岩换混凝土计划一项,节省的费用就高达5175万余元。涉及如此巨额资金的项目,说停就停了,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初作出决策时未免草率?虽然省下了5000多万,但还是有不少路基已经更换完毕,是不是仍属浪费?就此再继续追问,还有多少类似的“花岗岩”工程?

  虽然专家曾从技术层面上论证更换花岗岩路基项目的必要性,如花岗岩比混凝土强度高、抗冲击性好,更适合处于强降雨地区的广州,且能降低后续维护成本等。但在项目上马前,似乎并没有看到更多民意的身影。因此才付出了民意反弹、决策反复的代价。

  据当地媒体报道,直接促成广州市政府迅速“改主意”的,是所谓“口罩男”事件——一个戴着墨镜和口罩的装束怪异男子,在广州“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咨询会”上,一边派发传单一边高喊自己的主张,“为什么广州要这么浪费,好好的混凝土不用,非要用花岗岩?”通过“行为艺术”的方式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民意表达和沟通渠道恐怕还不太通畅。当然,最终一个人的质疑能叫停这样庞大的工程,也让我们看到民意的力量和政府在听取民意方面取得的进步。

  重大决策倾听民意,应该成为习惯。在这方面,广州已经走在前面,但习惯的养成,仍需时时提醒。征求民意的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成本,不如大笔一挥来得痛快,但如果重大项目决策忽略了征集民意的程序,只靠有关部门拍脑袋,或听几个专家闭门“论证”,就难免出现决策“翻云覆雨”的尴尬。由此引发民意的反弹、决策的反复,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眼前的例子还有,福州市台江区内一所投资1500多万,刚刚全部完工的现代化小学,因为城市“规划”改变,即将面临拆迁。今天为了决策省事,以后难免费事,还有惊人的浪费。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各地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更加开放,各地之间、各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贸文化交流更加频密,常有国内、国际盛事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举行。而这些城市为迎接外来友人,展示本国本地良好形象,进行一些刷墙扩路、碧水蓝天的市政建设、“市容工程”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在致力于城市让盛会更美好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城市的主人是市民及所有在城市居住的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还是让人们宜居、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无度的奢华,更不是中看不中用。一个开放、透明、听取民意的城市,也是广州等城市应借盛会向世界展示的形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