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被”字流行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被”字流行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
2010年02月09日 05:1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社论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词揭晓,“被”字拔得“年度国内字”的头筹;同样名列第一的词语是“民生”。

  近年来,年度汉字的评选日趋流行。然而,年度汉字的评选绝不是简单的汉字“选秀”,或者提起某个议程设置以吸引眼球。其意义更在于总结过去、关切现实、瞻望未来。

  所以,在2009年年底,日本评出年度汉字为“新”;中国台湾地区评出年度汉字为“盼”;香港《亚洲周刊》则选择了“起”。这一年,“房”、“拆”、“钓”、“具”、“囧”、“门”、“雷”、“推”、“墙”、“宅”、“封”等汉字在中国网络上屡屡被提起。联想到过去一两年间“被”字的呼声高涨,“被系列”屡屡成为媒体与公众热议的焦点,此次“被”字成为年度汉字之首也算是众望所归。

  今日中国改革进入细节,各个领域的博弈渐次展开,有些方面甚至日趋激烈,然而尽管人们在观念上存在不少分歧或者“合法的偏见”,然而同时许多议题也在逐渐达成共识。而这个共识,假以时日,会慢慢积淀成为时代的底线。与此呼应的是,就在今年年初,《半月谈》杂志评出“2009年中国公民社会十大新闻”,直言虽然一些事件在释放社会紧张、达成利益博弈的同时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冲突,但是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到,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已经渐次涌现,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正不断激活治理体系和制度向善的力量,理性在公共治理中的分量正逐步上升。而在这次评选中,位列第四位的“公民社会新闻”即是“‘被××’成为社会热点”。

  从“被自杀”、“被就业”,到被小康、被增长、被全勤……各种“怪现象”纷纷被冠上“被”字之名,“被××”不是简单的文字马戏,而是公民试图用一种磨碎了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公权力的合法要求,同时,也是对各种想当然在民意上越俎代庖者的一种轻视。权力必须运行于阳光之下,个体的权利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

  “被”字当头,有人看到了权利的焦虑与公民的焦虑,有人看到了欺上瞒下,有人看到了信任危机。举例说,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经济放缓,有关数据却显示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GDP增速,一些网民因此认为他们的收入其实是“被增长”了。

  然而,如果能抱持一种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就会发现,无论上述数据真伪如何以及各种“被××”是否真实,值得肯定的是,公民对政府的数据或者说辞保持一种怀疑和求证的精神,便已经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收获的最宝贵的成长。理性的国民不会否定一切,但也是断不可缺少一点怀疑精神的。而这种怀疑精神,即是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

  社会的变化,体现在言语的变化,因为言语不仅承载思想和观念,而且体现时代之格局。一词一字,“民生”与“被”双双当选,更是一束并蒂花,一边指向民生,一边指向民权,指向每个个体才是自己利益的最终判断者与是否幸福的体验者。进一步说,“被××”的流行,既见证了现实仍然存在着诸多无奈,同时又表明公民权利的觉醒。而且,正是后者在一点一滴地促成前者的改变。

  如果能在此意义上做积极想,“被”字被高标,更意味着有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公民,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翁。而这一切,正是这个社会的希望所在。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