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门”会不会又是一次“躲猫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开水门”会不会又是一次“躲猫猫”
2010年02月27日 12: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18日,河南鲁山县一名叫王亚辉的男青年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带走,3天后,其亲属被告知,王亚辉已在看守所内死亡。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王亚辉身上有多处伤痕。对此,当地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中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的。(2月26日《重庆晚报》)

  报道中称,王亚辉的尸体照片显示,他“背部、手臂有大块淤青和伤痕,头部破了一个洞,乳头被割掉,生殖器也有伤痕”。当地公安局没有对该起案件的症结点给出解释,反而重点解释王亚辉“喝开水后突然死亡”。如此“顾左右而言他”,公众自然会质疑:“开水门”会不会又是一起“躲猫猫”事件?

  报道中称,鲁山县公安局李局长表示,当事民警有可能涉嫌职务犯罪,4名民警已经被关禁闭。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检察机关及时介入,保证程序公正、操作严谨,从当事4名民警的口中调查出王亚辉非正常死亡的真相,应该不是难题。真正的问题是,当地检察机关如何用真相回应公众的质疑,如何给王亚辉家人一个公正合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消除公众在该起事件中的纠结情绪。

  由“开水门”,我们会很容易地想到“躲猫猫”事件。“躲猫猫”事件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但最终还是向公众呈现了真相,反映了包括监狱管理等现实层面的问题。对“开水门”而言,有关方面面临着选择:是“聪明”地走在谣言和质疑前面,还是“迟钝”地跟随公众的思维“步履踉跄”?

  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的迅速传播以及公众现代公民意识的提升,类似“躲猫猫”、“开水门”的考题会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难免会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遇到。面对这些考题是选择“聪明”还是“迟钝”,考验着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面对公众关注、追问倒逼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当然,要最终得到公众的认可,千万要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以真实的细节向公众还原真相,而不要试图以一个超出常理的“解释”糊弄群众;否则,到头来只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难免尴尬地“再玩一次躲猫猫”。(李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