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预算审议遇冷也是一个“议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预算审议遇冷也是一个“议案”
2010年03月09日 11: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可是,未曾想,预算审议遭遇冷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记者,“在今天上午我们团的全体会议和下午的小组分组审议中,没有一个人谈到预算报告。”(《中国青年报》3月8日)

  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大代表通过提交议案的形式,提出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人民通过其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看来,预算审议在一些人大代表中遇冷,也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议案”。只不过它针对的对象是人大会议的一些程序性安排,以及一些人大代表自身的议政能力。

  在全国两会上定夺的预算报告,其实质就是“国家的账本”。这个厚厚的账本中,不仅有一连串令人炫目的数目字,而且还透露出丰富的信息:国家每年从人民那里“拿”来多少钱,又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的地方用得多有的地方用得少?用了以后都有怎样的效果?……这些东西,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人民的权益。我们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个权力在人大代表审议和批准预算报告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经代表批准,预算就只能停留在“草案”阶段。但所有需要经代表审议的两会报告中,可能预算报告最专业,也最难懂。这就要求在付诸表决之前,必须由代表委员对预算报告给予充分的审议。充分审议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审议的时间能不能长一些,专业问题能不能多些解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就表示,近几年,预算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通常都安排在一天讨论,时间太短了。再比如,预算报告由书面报告改为大会宣读。叶青代表认为,“大会只有宣读预算报告,才能引起大多数代表的重视,哪怕只是摘要性地宣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个“议案”对代表自身的议政能力提出了要求。代表的议政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调研能力、表达能力等,而审议预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也不能够无限期地停留在“看不懂”的水平上。本届人大始于2008年初,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代表们也已经第三次在两会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年复一年地让预算报告“静静地躺着”,恐怕说不过去。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的一项专题调查中,有网友提议,国家应考虑设立专门的财政基金,用于支持两会代表委员的调研和能力培训,比如教他们怎样看懂财政预算报告(《中国青年报》3月7日)。这个建议当然很中肯,但我看关键还在于代表自身要有代表意识,明白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所肩负的责任,明白自身参政议政能力的差距。只有这样,看不懂财政预算报告的难题才能破解。(石家友)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