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傲慢”还是西方的“抹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的“傲慢”还是西方的“抹黑”?
2010年05月07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7日电 正当西方关于中国“傲慢”、“强硬”的论调甚嚣尘上之时,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对此进行了回应,详细解释了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所做的工作。尽管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中国人还是以建设性的负责任姿态为会议达成成果而奔走调停,最终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世界各国在当时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和共识,凝聚了各方包括中国的努力。

  为什么从这里说起呢?因为温总理亲自详细解释事件的前后经过,本身就不同寻常,足以说明西方对中国的误解有多深。明明是中国受到怠慢,却被说成“傲慢”;明明是为会议取得成果作出了贡献,却被描绘成“破坏者”;明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却被说成“自私”。其实,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什么新体验了,一些西方国家、至少是一些国家的部分媒体,出于对中国固有的偏见,颠倒黑白、移花接木“抹黑”中国的事情不是今天才有。2008年中国年轻人与西方媒体的论战就是最好的例证,甚至某些“百年老店”媒体的新闻操守都让人大跌眼镜。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他们以似是而非的内容和振振有词的姿态进行的“抹黑”非常具有欺骗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际舆论的话语权被西方牢牢掌控。据统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三大通讯社对国际主流媒体的覆盖率达80%左右。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把持话题设置权,主导着国际话语权,左右着国际社会对有关问题的认知和评价。在此情况下,他们“抹黑”中国形象、打压中国影响力自然就轻而易举了。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 在不少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势头强劲的“成长大国”,甚至是下一个“超级大国”。因此,中国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传统“守成大国”的严密审视。“守成大国”对“成长大国”的失落心态、不安全感是条件反射式的,和“成长大国”的碰撞是长期和复杂的,对“成长大国”的打压是多种多样、不遗余力的,从道义和形象上的“抹黑”就是最省力最有效的手段。尽管中国一再承诺,即使将来强大了也绝不会称霸,要在国际体系中扮演负责任的角色,但仍有人对中国的郑重承诺将信将疑,抱定冷战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不择手段地“抹黑”、打压。

  对西方的这种焦躁不安,中国可以表现得更从容一些。但从容对待不是放任自流,中国仍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中国不仅要保持宽厚仁义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不“以强硬对强硬”,更要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抢占舆论阵地,加强“说”的工作。让国际社会尽早、尽可能多听到“中国声音”对中国有利,也对世界有利。要善于讲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不能只做幕后英雄。从长远看,更要打造世界级水平的媒体,强化与世界的沟通和认知。唯如此,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和“抹黑”才难有市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更加顺畅。(作者:郑熙文)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